初中语文老师上课的评语(热门112句)

时间:2024-01-05 13:25:14 作者:admin

初中语文老师上课的评语 热门112句

1. 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能充分利用多**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姚老师的课堂提问就是高效的。比如,文本解读时姚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下列句式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A、读了“    ”,我仿佛看到了“    ”。B、读了“    ”,我体会到了“    ”。C、读了“    ”,我不理解的是“    ”。这三个句式看似零散,其实很好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A句式是引导学生关注行道树的外形,BC句式是引导学生关注行道树的'内心和品质。于是之后归纳行道树是一列怎样的树也就水到渠成了。又比如,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话是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姚老师采用的是分层提问,各个击破的方法,也就是抓住了“神圣”、“痛苦”、“深沉”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提问: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为什么神圣的事业会痛苦?深沉是什么意思?能否找出它的同义词?之后又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把对这句话的理解整合起来。这种先分后合的提问方法正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无疑是高效的。

3. 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4. 沉稳的教学风格。冯老师由于钻研教材透彻,又能机动应变,故而课堂上的他指挥若定,进退有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渐入佳境。避免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常犯的急躁、慌乱、“逼供”、挂漏等毛病。 不足的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该强调的知识记忆没有强调,特别是大师们对寓言的精辟论述。白璧微瑕,此课仍不失为一堂短文深教、细教、巧教的精品课范例。

5. 能结合课文中老王的图片,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质,这里设计的很棒;

6. 学校提倡课前一分钟演讲,本次有三个老师进行了,其他没实行的赶快开始。

7. 预习交流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绍和前面的教师指导放到一起要好,导学员介绍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补充指导;

8. 整个课堂的节奏把握的很好,不愠不火,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9. 本文可以进行两个比较重要的句式训练。在学习森林是水库时可以让学生以“……可以……,……可以……,……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在学习森林是空调器部份时,可以进行“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冬天……”的说话训练。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这两个句式,让学生的小组学习后以这样的句式来汇报学习的结果。

10. 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 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12. 作者为何“独爱莲”?

13.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4. 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5.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6. 关注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我们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姚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比如,她在文本解读这一环节刚开始时就不失时机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又比如,学生齐读课文后,姚老师及时作出评价:读得整齐,响亮,但是行道树的感情没有很好体现出来。这一评价其实也渗透着朗读方法的指导。相信这些学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将会受益匪浅。

17. 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以及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18.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19. 是不以讲为主,以师生互动、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20. 预习交流部分和后来的学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会更好,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并且达到高效;

21. 课前准备形式多样

22. 情景导入,画龙点睛

23. 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24. 显著的教学效果。这堂课知识含量充足,教师引经据典,挖掘教材既深且广;学生理解到位,回答问题有理有据,既学到了寓言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寓言的写作方法,还学到了大师们对寓言的一些精辟论述。

25. 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6. 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样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学生带进文本,激起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我想读书成为每个孩子的心声。

27. 有的教师为了走自己设计的板书,对学生答出的不正确答案没有再进行引导,而自己匆忙作出答案,匆忙板书。

28. 有的老师对教材的取舍考虑不全,什么都想讲到,这样面面俱到,中心就会不突出,密度容量要合理适中。

29. 教学效果良好。

30. 点评朗读。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的课堂氛围

32. 丰富的激活手段。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学生参与度高低与否,是与教师激活手段的多寡密切相关的,冯老师在这堂课上运用了引领、点拨、思辨、抢答、化解······一系列激活手段,使得课堂活动如行云流水、气脉贯通、瓜熟蒂落、顺理成章。

33. 有的班学生朗读课文还是太少。

34. 学生会的不要问的过多,适当的铺垫过渡就可以了。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学生答不出时要及时解释题意。

35. 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36. 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37.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学以致用扎实有效。老师在方法感悟这一环节,所引的材料十分精心,皆为阅读教学中的名家经典片段,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小结语言表达的技法,每一个方法小结之后,老师都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到的方法进行升格训练,学生实践充分,学以致用扎实有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38. “优秀作文园地”只有咱们这个年级搞的不够好,希望没开展的赶快进行。

39.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40. 有的课堂结构不够合理,一分钟演讲或复习内容占时多了些,影响对新课讲授时间。每个环节用时要分配好,别前松后紧。

41. 厚实的教学内容。《蚊子和狮子》寥寥百余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空间有限,但冯老师硬是从这单薄的课文里淘出了厚实的内容:寓言知识介绍、寓言功用评价、寓言结构方法、寓言阅读技巧、寓言写作训练、寓言语言赏析······。

42. 课堂最后设计的观看图片环节很好,找的是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配以音乐,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去关爱弱者,关爱不幸的人,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43. 教学术语要用得严谨,提法要符合《教学参考》,给予学生的知识要是知识要是正确无误的。

44. 关注课堂拓展的有效性。目前,有一些课堂拓展存在着偏差,只是为拓展而拓展,拓展的内容与文本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而姚老师的这堂课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却能够和文本有机整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她首先设计了第一个小环节:面对行道树,请你选择一种修辞,用形象的语言,对他们说一句心里话。(学生当堂写并交流)我觉得这个设计不仅能以读促写,也能以写带读,让学生在写中更深刻地领悟行道树的内心和品质,也就是对文本解读的延伸和深化。接着又设计了第二个小环节:社会上有没有像行道树那样的人呢?这是对前面这个环节的进一步延伸:由对行道树内心和品质的领悟延伸到了无私奉献这一类人,这就很好地把文本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45. 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

46. 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7. 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48.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49. 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惯培养

50. 多关注学生的课堂笔记。

51. 教师基本功扎实,具有良好素质

52. 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53. 有的教师有时为了赶进度而给予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有些跟不上教师,跟不上笔记。

54. 对学生多用鼓励性语言,注意自己语言的细节严谨,不伤害学生自尊。

55.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56.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57. 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58. 完毕仍然存在次第发作了改动,终究说牡丹之爱?

59. 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60. 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61. 课前的导入十分新颖,用识记成语,引入本课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感恩图报”这个成语,更是对本课老王恰当的描述;

62. 本节课在“三学循环”的模式建设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议学”“悟学”环节,改变了以往“议”“悟”截然分开的模式,采用边议边悟边练,议悟循环反复螺旋上升,显得灵动而不僵化,体现了教学的智慧。

63. 如何正确处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时间分配问题。

64. 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的活动之中。

65.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66.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扎实;建议: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教学节奏;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

67.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68.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做笔记;

69. 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70. 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71. 品味赏析,设计科学

72. 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晰

73. 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 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74. 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了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75.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的精神。

76. 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77. 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78. 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9. 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建立信心。如: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多表现,然后多表扬他们。

80. 找出文中告诉归纳莲高尚的语句。)让学生去根究、去评估。

81. 作文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恰当的运用“合作学习”;学生练习时,是否需要先讨论再自已操练。

82. 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83. 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84. 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85. 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86. 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87. 有的对文本的主题把握有偏差,一定要按《教学参考》书来讲。

88. 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89. 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重点进行教学,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进行小结,让学生归纳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90. 疏通文意,方式新颖

91. 建议与设想。(不足与方法)

92. 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93. 课件的设计使用恰到好处

94. 讲解朗读、方法多样

95. 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96. 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97. 课堂语言流利,能较好的提出创设性问题

98.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99. 表现莲高尚的语句还有哪些?

100. 教学设计适合学生

101. 浓郁的语文韵味。这是一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的精品课。寓言的阅读与写作自不必说,单是在字、词、句、篇的领悟与解读上也细入毫厘、丝丝入扣,甚至连一个引号也能够嚼出不同的味道来。好的语文课不怕细,只怕粗,粗了就出不了味。“牛肉干”是要细嚼慢咽才能出味的。

102. 有的只注重知识体系的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体现得不算太到位。

103. “导入”部分内容与下面教学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可考虑删去,这样内容就更集中。

104. 努力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

105. 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106. 本节课“以学定教”的理念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老师以学生的阅读积累:《老王》《背影》《又是一年粽米》等经典片段的再现,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总结其中在“扮亮语言”方面的技法;又以学生佳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欣赏体会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妙处;最后在升格练习环节,老师依然从学生习作中挑选了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升格训练。整堂课,老师以学情为教学的起点,学教相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个台阶往上攀,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107. 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 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108. 感知内容,层次清晰

109. 翻译语句。

110. 理解森林为什么会变成水库,学生不但知道了有关森林对环境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111. 导语: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112. 朗读的训练缺乏有效指导。朗读的有效是这一堂课做得比较不到位的,特别是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对话,因为这些对话既是文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人物情感的寄托之处。我建议,李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可以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抓住重点词品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读……同时,引导学生在评价朗读时关注语言的内容、关键词、提示语,甚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自读自评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