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最新21篇)

时间:2024-04-27 08:39:01 作者:admin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篇

弗兰 克-赫兹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证明原子能级存在。 二实验原理 1激发电势 玻尔的原子能级理论 (1)原子只能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些稳定的状态,(简称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隔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2)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了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辐射频率是一定的,满足 n m E E hv -=(1) 原子实现能级跃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的方式来实现的。 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势差为U 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的能量为eU ,当具有这种能量的电子与稀薄气体中的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如以E 1带表汞原子的基态能量,E 2代表汞原子第一激发态的能量,那么当汞原子从电子传递来的能量恰好为 120E E eU -=(2) 时,汞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相应的电势差称为汞的第一激发电势(中肯电势)。 夫兰克-核子实验原理如图1示。 在充汞的夫兰克赫兹管中, GK 供电子加速。在板极A 和栅极G 示。当电子通过KG 空间进入GA 空间时,如果有较大的能量(≥eU AG ),就能冲过反向拒斥电场而到达板极形成电流,为微电流计PA 检测出。如果电子在KG 空间与汞原子碰

撞,把自己的一部分能量给了汞原子而使后者激发的话,电子本身剩余的能量很少,以致功过栅极后不足以克服拒斥电场而被折回到栅极。这时,通过微电流计的电流将显着的减小。 实验时,观察电流计的电流随U GK 逐渐增加时的现象。如果原子能级确实存在的话,而且基态与第一激发态有确定的能量差,就能观察到如图3示的I A -U GK 曲线。曲线反映了汞原子在KG 空间与电子进行能量交换的情况。当KG 空间电压逐渐增加时,电子在KG 空间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能量。但起始阶段,由于电压较低,电子的能量较少,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它与原子碰撞也只有较少的能量交换(弹性碰撞)。穿过栅极的电子形成的板流IA 将随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图中OA 段)。当KG 间的电压达到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U0时,电子在栅极附近与汞原子相碰撞,将自己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全部能量都交给后者,并且使后者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能量全部交给了汞原子,即使穿过了栅极也不能克服拒斥电场而被折回栅极。所以板极电流IA 将显着减小(图AB 段)。随着栅极电压的正家,电子的能量也随着增加,在与汞原子碰撞后还留下足够的能量,可以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达到板极A ,这时电流有开始上升(BC 段)。直到KG 间电压是二倍的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时,电子在KG 空间又会因为二次碰撞而失去能量,因而又造成了第二次板极电流的下降(CD 段),同理 0nU U GK =(n=1,2,3,……)(3) 凡符合(3)式的地方板极电流都会下跌,形成规则起伏变化的IA-UGK 曲线。而各次板极电流下降相对应的阴、栅极电压差m m U U -+1应该是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 三实验仪器 FH-1A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加热炉、微电流测量放大器)、温度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正确连接线路,A 、G 、H 、K 连线一一对应,不可混接或短路。 2、将微电流放大器,工作选择置于DC ,工作状态置于R ,栅极电压调到最小,预热5分钟。 3、接通加热炉电源,温度升至180℃时调零(10-5档位)和满度(FULL )。 4、缓慢增加栅极电压,粗略全面观察一次IA 的起伏变化,当μA 表满度时相应的改变倍率。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2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更多热门推荐:

1.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2.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3.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4.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5.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

6.精馏实验报告

7.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8.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9.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10.单摆实验报告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3篇

弗兰克赫兹实验思考题 一、解释伏安特性曲线的奇特性。 1.玻尔提出的量子理论指出: ⑴ 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简称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立的,这些能量值称为能级,最低能级所对应的状态称为基态,其他高能级所对应的态称为激发态。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使原子由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⑵ 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E m 和E n 代表有关两定态的能量,辐射的频率ν确定于普朗克公式: n m E E h -=ν (8-1) 式(8-1)中的h 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10-34J ·s 。 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频率ν的光子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非弹性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方法来实现。后者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势差为V 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eV 的能量。在充氩气的夫兰克—赫兹管中,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将与氩原子发生碰撞。如果以E 0代表氩原子的基态能量,E 1代表氩原子的 第一激发态的能量,当电子与氩原子相碰撞时传递给氩原子的能量恰好是 eV 0=E 1-E 0 (8-2) 则氩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而相应的电势差V 0称为氩原子的 第一激发电位。其他元素气体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也可以按此法测量得到。 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首次用慢电子轰击汞蒸气中汞原子的实验方法,测定了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2.夫兰克—赫兹实验的物理过程 本仪器采用的充氩四极夫兰克—赫兹管,实验原理如图8-1所示。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4篇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1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 班级:本硕xxx班

实验日期:xxx年10 月13日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目的】

1、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从而加深对量子化概念的认识。

2、加深对热电子发射的理解,学习将电子与原子碰撞微观过程与宏观物理量相结合的实验设计方法。

【历史背景】

19,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模型。19,玻尔将普朗克量子假说运用到原子有核模型,建立了与经典理论相违背的两个重要概念:原子定态能级和能级跃迁概念。电子在能级之间迁跃时伴随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电磁波频率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所处两定态能级间的能量差,并满足普朗克频率定则。随着英国物理学家埃万斯()对光谱的研究,玻尔理论被确立。

19,德国科学家夫兰克和他的助手赫兹采用慢电子与稀薄气体中原子碰撞的方法(与光谱研究相独立),简单而巧妙地直接证实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并且实现了对原子的可控激发。

1925年,由于他二人的卓越贡献,他们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夫兰克-赫兹实验至今仍是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在近代物理实验中,仍把它作为传统的经典实验。

【实验原理】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状态之中,其中每一种状态相应于一定的能量值Ei(i=1,2,3‥),这些能量值称为能级。最低能级所对应的状态称为基态,其它高能级所对应的态称为激发态。

当原子从一个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状态时就会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频率大小决定于原子所处两定态能级间的能量差,并满足普朗克频率选择定则:

( h为普朗克常数)

本实验中是利用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交换能量而实现,并满足能量选择定则:

ev=E-E(1) 110

E为第一激发能量(第一激发态是距基态最近的一个能态),E为基态能量,ev为该原子第一激发能。 式(1)中,10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在充氩的夫兰克—赫兹管中,电子由阴极K发出,阴极K和第一栅极G1之间的加速电压VG1K及与第二栅极G2之间的加速电压VG2K使电子加速。在极板A和第二栅极G2之间可设置减速电压VG2A。

注意:第一栅极G1和阴极K之间的加速电压VG1K约2V,用于消除空间电荷对发射电子的影响。

当灯丝加热时,阴极被灯丝灼热而发射电子,电子在G1和G2间的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能量,但在起始阶段,由于电压VG2K较低,电子的能量较小,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它与原子相碰撞(弹性碰撞)的能量交换非常小,此时可认为它们之间没有能量交换。这样,穿过第二栅极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IA随第二栅极电压VG2K的增加而增加。

当VG2K达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第二栅极附近与氩原子相碰撞(此时产生非弹性碰撞)。电子把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全部能量传递给氩原子,使氩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把全部能量传递给了氩原子,它即使穿过了第二栅极,也不能克服反向拒斥电压而被折回第二栅极。所以阳极电流IA将显著减小。氩原子在第一激发态不稳定,会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以光量子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以后随着第二栅极电压VG2K的增加,电子的能量也随之增加,与氩原子相碰撞后还留下足够的能量,这就可以克服拒斥电压的作用力而到达阳极A,这时电流又开始上升,直到VG2K是2倍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G2和K之间又会因第二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因而又造成了第二次阳极电流IA的下降,这种能量转移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若以VG2K为横坐标,以阳极电流值I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谱峰曲线,两相邻谷点(或峰尖)间的加速电压值,即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值。

这个实验说明了夫兰克—赫兹管内的电子缓慢的与氩原子碰撞,能使原子从低能级被激发到高能级,通过测量氩的第一激发电位值(是一个定值,即吸收和发射的能量是完全确定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明了原子内部存在不连续的能级,即波尔原子能级的存在。

【实验仪器】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含夫兰克-赫兹管、微电流放大器等)微机等。

【实验步骤】

1,拨动电源开关,接通电源,点亮数码管,将手动—自动切换开关,换至“手动”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扫描幅度调节”旋钮到最小位置,预热三分钟后开始做实验。

2,将电压分档切换开关拨到“5V”挡,旋转“5V”调节旋钮,使电压读数为2V。这时阴极至第一栅极电压VG1K为2V。

3,将电压分档切换开关拨到“15V”挡,旋转“15V”调节旋钮,使电压读数为。这时阳极至第二栅极电压VG2A(拒斥电压)为。

4,将电压分档切换开关拨到“100V”挡,旋转“100V”调节旋钮,使电压读数为0V。这时阳极至第二栅极电压VG2A(加速电压)为0V。

5,将电流显示选择波段开关切换到10 A挡,并调节调零旋钮使电流显示指示为零。

6,将将手动—自动切换开关,换至“手动”位置,旋转加速电压旋钮VG2A,同时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并根据电流表的数值大小调节好“电流显示选择”档位,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加,电流表的值出现周期性峰值和谷值,记录相应的电压、电流值,以输出电流为纵坐标,电压为横坐标,作出谱峰曲线。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手动档位)电压加到60V以后,要注意电流输出指示,当电流表指示突然骤增,应立即减小电压,以免管子损坏。

2,实验过程中如果要改变第一栅极与阴极和第二栅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压及灯丝电压时,要将0—100V旋钮逆时针旋到底,在改变以上电压值。

3,本实验灯丝电压分别可以设为3V、、4V、、5V、、,可以在不同的灯丝电压下重复上述实验。如果发现波形上端切顶,则阳极输出电流过大,引起放大器失真,因减小灯丝电压。

【数据记录及处理】

以输出电流为纵坐标,电压为横坐标,作出谱峰曲线。

相邻峰—峰之间的电位差:

U1=

U2=

平均值:

U=(U1+U2)/2

=()/2=

相邻谷—谷之间的电位差:

U3=

U4=

平均值:

U=(U3+U4)/2

=()/2=

则本实验测得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为。

【思考题及讨论】

1,第一激发电位的物理含义是什么?有没有第二激发电位?

答:第一激发电位:如初始能量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0 的加速电场中运动,则电子可获得的能量为 eU0;如果加速电压U0恰好使电子能量 eU0 等于原子的临界能量,即 eU0=E2—E1,则 U0称为第一激发电位,或临界电位。

第二激发电位:电子碰撞原子使其从基态到第二激发态所需的最低能量叫第二激发电位。

怎样测第二激发电位:加速电压 Ug1k和 U2A都是标准参数,不能改变,而要测第二激发电位需要使电子获得能量,必须增大 Ug1k。

2.夫兰克—赫兹管中还能充什么其它气体,为什么?

答:汞蒸气或其他稀有气体。因为汞是单原子分子,结构简单,而且在常温下是液 态,只要改变温度就能大幅度改变汞原子的密度,同时还由于汞的原子量大,电 子与其原子碰撞时,能量损失极小。

3、什么是能级?玻尔的能级跃迁理论是如何描述的?

答: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原子核 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沿着以核为中心的各种不同直径的轨道运动。在一 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对应的能量,轨道不同,能量的大小也不相同。 这些与轨道相联系、大小不连续的能量构成了能级。 当原子状态改变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若原子从低能级En 跃迁到高 能级Em,则原子需吸收一定的能量,该能量的大小为△E:

△E=Em-En

若电子从高能级Em 跃迁到低能级En,则原子将放出能量△E。

4,为什么 IG2A-UG2K 曲线上的各谷点电流随 UG2K 的增大而增大?

答:电子与汞原子的碰撞有一定的几率,总会有一些电子逃避了碰撞, 穿过栅极而到达板极。 随着 UG2K 的增大, 这些电子的能量增大, 因此在 IG2A -UG2K 曲线上的各谷点电流也随着增大。

5,本实验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答:1、由于预热不足,使测量值产生误差;

2、在实验时,由于电压的步差不可能连续,故测量的峰值会有一定的误差;3、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5篇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6篇

弗兰克-赫兹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量F-H 管传统情况下加速电压与板极电流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 1.激发电势 (1)玻尔的原子理论 原子只能较长地停留在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割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 m E 和n E 分别表示有关两定态的能量,辐射的频率ν决定如下关系: n m E E h -=ν 式中,h 为普朗克常量,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办法来实现。 (2)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势差为0U 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 0eU ,当具有这种能量的汞电子与稀薄气体的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 交换。如以1E 代表汞原子的基态能量,2E 代表汞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量,那么当汞原子吸收从电子传递来的能量恰为 021eU E E =- (1) 汞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相应的电势差称为汞的第一激发电势。测定出这个电势差0U ,就可以根据公式(1)求出汞原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了。 2.弗兰克-赫兹管 K5BKGP]_ \* MERGEFORMATINET K5BKGP]_ \* MERGEFORMATINET

图一: 21G G 短接, 21G G 为等势区,电子由热阴极发出,经加速电压 K G U 2使电 子加速,电子可达到任意位置。如果电子在空间中与汞原子碰撞,把自己一部分能量传给汞原子。从阴极射出来的电子能量不同,从小到大分布,能量大的原子 传递给汞原子能量,先进入激发状态。 图二:加速电压的正极接G 1;图三:加速电压的正极接G 2。这样连接的电路 ,能保证没有热电子打到板极上,只有正离子会从加速电压正极向板极加速运动。此时由于原子电离可以测到板极电流。 三.实验装置 1.弗兰克--赫兹管 弗兰克-赫兹管为实验仪的核心部件,弗兰克-赫兹管采用间热式阴极、双栅极和板极的四极形式,各极均为圆筒状。弗兰克--赫兹管充汞气,玻璃封装。 2.工作电源:F —H 管电源组用来提供F —H 管各极所需的工作电压。其中包括灯丝电压UF ,直流0V ~ 连续可调;第一栅极电压UG1K ,直流0~5V 连续可调;第二栅极电压UG2K ,直流0~100V 连续可调。 3.扫描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提供0~12V 的手动可调直流电压或自动慢扫描输出锯齿波电压,作为F —H 管的加速电压,供手动测量或函数记录仪测量。 4.微电流测量仪:微电流放大器用来检测F —H 管的板流。 四.实验内容 1.了解弗兰克--赫兹管的结构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7篇

Franck-Hertz 实验 根据光谱分析等建立起来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指出原子的核外电子只能量子化的长存于各稳定能态E n (n =1,2,…,),它只能选择性地吸收外界给予的量子化的能量差值(E n - E k ),从而处于被激发的状态;或电子从激发态选择性地释放量子化的能量E n -E k =h γnk ,回到能量 较低的状态,同时放出频率为h γ nk 的光子。其中h 为普朗克常数。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重复了上述电子轰击原子的实验,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使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直接观测到原子内部能量发生跃变 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为某一定值,从而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及波尔理论的正确性。 一、实验要求 1.通过测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了解Franck 和Hertz 在研究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方面所采用的实验方法。 2.了解电子和原子碰撞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微观图像。 二、实验仪器 FH —1A Franck-Hertz 实验仪。 三、工作原理 充氩四极Franck-Hertz 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 图 Franck-Hertz 实验原理图 电子与原子的碰撞过程可以用一下方程描述: E V M v m MV v m e e ?+'+'=+22222/12/12/12/1 ()

式中: m e ——原子质量; M ——电子质量; v ——电子碰撞前的速度; v’——电子碰撞后的速度; V ——原子碰撞前的速度; V’——原子碰撞后的速度; ΔE ——原子碰撞后内能的变化量。 按照波尔原子能级理论, ΔE=0 弹性碰撞; () ΔE=E 1-E 0 非弹性碰撞; 式中: E 0 ——原子基态能量; E 1——原子第一激发态能量。 电子碰撞前的动能2 2/1v m e < E 1-E 0时,电子与原子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ΔE=0 ,原子仍然停留在基态。电子只有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碰撞前获得的动能2 2/1v m e ≥ E 1-E 0,才能在电子产生非弹性碰撞,使得电子获得某一值(E 1-E 0)的内能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调整加速电场的强度,电子与原子由弹性碰撞到非弹性碰撞的变化过程将在电流上显现出来。 Franck-Hertz 管即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计的。 在充入氩气的F-H 管中(如图所示),阴极K 被灯丝加热发射电子,第一栅极(G1)与阴极K 之间的电压 V G1K 约为 ,其作用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K 的影响。当灯丝加热时,热阴极K 发射的电子在阴极K 与第二栅极(G2)之间正电压形成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动能,并与V G2K 空间分布的气体氩原子发生如 () 式所描述的碰撞而进行能量交换。第二栅极(G2)和A 极之间的电压称为拒斥电压,起作用是使能量损失较大的电子无法达到A 极。 阴极K 发射的电子经第一栅极(G1)选择后部分电子进入G1G2空间,这些电子在 加速下与氩原子发生碰撞。初始阶段, V G2K 较低,电子动能较小,在运动过程中与氩原子作弹性碰撞,不损失能量。碰撞后到达第二栅极(G2)的电子具有动能22/1v m e ',穿过G2后将受到V G2K 形成的减速电场的作用。只有动能 2 2/1v m e '大于eV G2A 的电子才能到达阳极A 形成阳极电流I A ,这样,I A 将随着V G2K 的增加而增大,如图 I A — V G2K 曲线Oa 段所示。 当V G2K 达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时,电子与氩原子在第二栅极附近产生非弹性碰撞,电子把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全部能量传给氩原子,使氩原子从较低能级的基态跃迁到较高能级的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把全部能量给了氩原子,即使他能穿过第二栅极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8篇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9篇

弗兰克—赫兹实验思考题答案 [预习思考题] 1、什么是能级?玻尔的能级跃迁理论是如何描述的? 答: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沿着以核为中心的各种不同直径的轨道运动。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对应的能量,轨道不同,能量的大小也不相同。这些与轨道相联系、大小不连续的能量构成了能级。 当原子状态改变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若原子从低能级En跃迁到高能级Em,则原子需吸收一定的能量,该能量的大小为△E: △E=Em-En 若电子从高能级Em跃迁到低能级En,则原子将放出能量△E。 2、为什么I G2A-U G2K曲线上的各谷点电流随U G2K的增大而增大? 答:电子与汞原子的碰撞有一定的几率,总会有一些电子逃避了碰 撞,穿过栅极而到达板极。随着U G2K的增大,这些电子的能量增大,因此在I G2A-U G2K曲线上的各谷点电流也随着增大。 [实验后思考题] 1、温度对充汞F-H管的I G2A-U G2K曲线有什么影响? 答:当温度过大时,单位体积内的汞原子数增加,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减小,电子与汞原子的碰撞次数增加,因此,在整个加速过程中,弹性碰撞的总能量损失相应增大,其I G2A电流减小。

2、在I G2A-U G2K曲线上,为什么对应板极电流I G2K第一个峰的加速电压U G2K不等于? 答:对应板极电流I G2K第一个峰的加速电压U G2K不等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阴极与栅极不是由同一种材料组成,其间存在接触电势差。3、如何利用该套实验设备测出汞原子的电离电势? 答:利用该套实验设备测量汞原子的电离电势的方法是:降低炉温,重新选择U G1K、U G2A,谨慎地选择灯丝电压,使得在第二个第一激发电位峰出现后即出现电离峰,以电离曲线中的第一个峰(对应)为定标标准,求出电离峰与第一峰的距离,即可知电离电位。或在不改变温度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U G1K、U G2A,遏止全部电子,将全部离子拉向板极,测量离子电流与U G2K的曲线,则该曲线拐点处即为电离电位。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0篇

数据处理 (1) 计算第一激发电势和相对误差 IA--UG2K 曲线数据 电流/uA 电压/V 电流/uA 电压/V 电流/uA 电压/V 峰1 谷1 峰2 谷2 峰3 谷3 峰4 谷4 I A ~ U G2K 曲线 I A /μA U G2K /V

用逐差法求氩原子第一激发电势U=()/4= 相对误差E R=()/*100%= 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通过比较有: ①灯丝电压的变化对极板电流有比较大的影响; ②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灯丝电压越大,极板电流越大。 分析:灯丝电压变大导致灯丝的实际功率变大,灯丝的温度升高,在其他的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到达极板的电子数增加,从而极板电流增大。(2)改变灯丝电压,研究其对实验的影响。 反向拒斥电压U G2A = V,,分别测量拒斥电压U= V.,U= V,情况下的实验数据。 IA--UG2K曲线数据 电流/uA 电压/V 电流/uA 电压/V 电流/uA 电压/V 峰1 谷1 峰2 谷2 峰3 谷3 峰4 谷4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1篇

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报告知识述要

实验报告是以实验本身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实验作为主要研究手段而得出科研成果后所写出的科研文书。实验报告具有一般科研文书的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等特点。

(一)实验报告的概念和用途

实验报告是实验者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完整真实地记录、描述某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是对实验工作的总结和概括,是整个实验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验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科研活动中,实验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的重要方法,而实验报告是实验环节的理吐升华,是实验工作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和资料保存的作用,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专业学习中,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测试结果等汇总的文字记录,是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也是特定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报告的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科研态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研究工作中撰写科研成果报告或科学论文的模拟训练,有益于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二)实验报告的特点

1.科学性

实验报告的科学性是指报告的材料真实、准确。内容正确、客观,论证严密、充分,经得起重复和实践的检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没有严格的科学性,实验报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实践性

实验报告的实践性是指实验报告来自于科学实验活动,是必须认真撰写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是特定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胜、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3.规范性

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形式和规格上必须按照统一编排的标准来表达,这是科研活动自身的科学要求和信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报告高效统一的记录、整理、检索、评价以及传播、交流等。

二、写作格式及要求

(一)写作格式

实验报告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

实验报告的标题即实验名称,是实验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前者如《验证欧姆定律》《“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实验报告》等,后者如《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作文教学新思路D“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大豆化学品质检验D蛋白质测定》等。

教学中运用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实验报告往往以“实验报告”或“xx课程实验报告”等作标题,而将“实验名称”作为内容中的一项。

2.署名和日期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2篇

[实验原理] 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即定态),其中每一状态对应于一定的能量值,各定态的能量是分立的,原子只能吸收或辐射相当于两定态间能量差地能量。如果处于基态的原子要发生状态改变,所具备的能量不能少于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需要地能量。夫兰克—赫兹实验是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进行能量交换而实现原子从基态到高能态地跃迁。 电子与原子碰撞过程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 其中是电子质量,是原子质量,是电子的碰撞前的速度,是原子的碰撞前的速度,是电子的碰撞后速度,是原子的碰撞后速度,为内能项。因为,所以电子的动能可以转变为原子的内能。因为原子的内能是不连续的,所以电子的动能小于原子的第一激发态电位时,原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当电子的动能大于原子的第一激发态电位时,电子的动能转化为原子的内能, 为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夫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充氩气的夫兰克—赫兹管中,电子由热阴极发出,阴极和栅极之间的加速电压使电子

加速,在板极和栅极之间有减速电压。当电子通过栅极进入空间时,如果能量大于,就能到达板极形成电流。电子在空间与氩原子发生了弹性碰撞,电子本身剩余的能量小于,则电子不能到达板极,板极电流将会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减少。实验时使逐渐增加,观察板极电流的变化将得到如图2所示的 曲线。 随着的增加,电子的能量增加,当电子与氩原子碰撞后仍留下足够的能量,可以克服空间的减速电场而到达板极时,板极电流又开始上升。如果电子在加速电场得到的能量等于时,电子在 空间会因二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结果板极电流第二次下降。

在加速电压较高的情况下,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与氩原子发生多次非弹性碰撞,在关系曲线上就表现为多次下降。对氩来说,曲线上相邻两峰(或谷)之间的之差,即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这即证明了氩原子能量状态的不连续性。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示波器演示 1、分别用线将主机正面板上“输出”和“输出”与示波器上的“”和“”相连,将电源线插在主机后面板的插孔内,打开电源开关; 2、把扫描开关调至“自动”档,扫描速度开关调至“快速”,把电流增益波段开关拨至“”; 3、打开示波器的电源开关,并分别将“”、“”电压调节旋钮调至“”和“”,“”工作方式开关按下,“”全部打到“”; 4、分别调节、、电压至主机上部厂商标定数值,将调节至最大,此时可以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稳定的氩的曲线; 二、手动测量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3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 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页面的背景变成了我们插入的图像,并且要鼠标经过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图像,这就是鼠标经过图像的效果。当然这种实验效果很难在实验结果的截图里表现出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背景图像的选择,如果背景图像太大不仅会影响网页的打开速度,甚至图像在插入会也会有失真的感觉,因此在插入前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4篇

心理学实验报告

1.教学目的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

2.实验程序

2—1  准备工作。

2—1—1  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把视野图纸放在视野计视野计

上相应的地方,学习在图纸上作记录的方法。

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上下方位相反。

2—1—2  被试用右眼罩招右眼遮起来(只测左眼),把下巴放在支架上,调好距离。眼睛与支架

靠近后,保持头部位置不变。被试用左眼注视正前方的白光点。要求被试发现视野中彩色出现或

消失就报告,被试视线要始终注视视野弧正中的白点,要求只用眼睛的余光去看彩色光点是否出

现或消失。

2—l—3  测定过程中,视野弧的位置可分别为900、450、1350和1800等不同角度。

2—2  正式实验。

2—2—I  主试将视野计弧轨故到水平位置上.把一个红色刺激点投在弧轨右边靠近注视点处,

主试将红色刺激由内慢慢向外移动,直到被试看不到红色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位置记下来,

然后主试再把红色刺激从员外例向注视点移动到被试刚刚看到红色为止,记下刺激所在位置的角

度,取两次的平均致,在视野图纸上图点。还有一点应注意,当进行右边实验时红色刺激由内向

外或由外向内时,会出现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位置就是盲点的位

置,将盲点位置也记录在图纸上。

2—2—2  再把视野弧轨放到下列位置测定红色视野的范围:900、450、1350(与水平交角)以及

其他不同角度。

2—2—3  按上述测红色视野的程序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助视野范围。

2—2—4  每个颜色做完一种角度位置后休息2分钟,注意每次休息后头部的位置要前后不变。

3.结果

把各彩色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画在一个图纸上。

4.讨论

4—1  各种彩色视野大小次序如何排列?盲点在视野及视网上的位置及大小。

4—2  彩色在视野消失前有何变化?

4—3  彩色视野是否固定不变?它依哪些条件而变化?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

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5篇

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1、上网查找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思考一下问题:

(1) 该企业为何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的企业.

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的信息技术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由于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多是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在不足。于是于XX年,公司与ibm携手制定了中国人保信息技术发展五年规划,这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制定结合了公司当时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与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吸收了他们很多的建议、想法,同时参考了国际上许多金融企业成功案例。

(2) 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 信息技术五年规划制定以后,信息技术部便以此为参照,目标是建设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

信息化整体思路:

1、数据模型标准化,应用平台统一化;

2、业务数据逐步集中存储,业务系统逐步集中处理;

3、分析产生的数据,为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4、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多渠道的客户访问服务。

(3)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效益?

答: 回顾几年以来公司信息化建设历程,已基本建成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并在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成果斐然。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并建立了标准化体系,搭建了统一的应用平台,然后将数据和业务处理逐步集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决策服务。与此同时,进行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为信息化之路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指导思想的科学合理性与信息化建设者们的苦干实干相结合,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得到广泛好评。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于XX年9月提名参加了chp ( computer-world honor program,计算机世界荣誉组织)“计算机世界荣誉奖”的评选,此奖项评选由idg集团组织,全球上百家顶级it公司总裁作为评委,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有“it奥斯卡”之称。XX年4月,该系统已经获得本年度“计算机世界荣誉奖”21世纪贡献大奖提名奖。这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家保险企业获奖,也是继招商银行去年获奖后,我国第二家以及本年度唯一一家在该奖项的“金融、保险及地产领域”获此殊荣的`国内企业。

(4)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发现mis、crm、mrp、mrpⅱ和erp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应用。

答: mrp、mrpⅱ和erp,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mpr主要对制造环节中的物流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既要保证生产又要控制库存”的目的;而mrpⅱ则集成了物流和资金流,将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erp的概念则由garter group率先提出,它将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都囊括其中。由于erp的概念流传最广,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代名词。

mpr(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企业资源计划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6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三、实验原理

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执行“站点\管理站点”命令,在弹出的“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站点”命令。

2)在弹出的“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单击“高级”选项卡。

3)在“站点名称”文本框中输入站点名称,在“默认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所创建的站点文件夹。在“默认图象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存放图象的文件夹,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管理站点”对话框。

4)在“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站点创建完毕。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开始之前要先建立一个根文件夹,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站点存在自己建的文件夹里,这样才能使实验条理化,不至于在实验后找不到自己的站点。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选项,计算机一般会有默认的选择,最后不要去更改,如果要更改要先充分了解清楚该选项的含义,以及它会造成的效果,否则会使实验的结果失真。实验前先熟悉好操作软件是做好该实验的关键。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7篇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 课 学 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 200 学年 第 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8篇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有数据

这种跃迁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的作用下获得能量,表现为电子的动能2 /2mv ,当2 /2n m eU mv E E ==-时,即可实现跃迁。若原子吸收能量0eU 。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则称0 U 为第一激发电位或中肯电位。 汞原子基态之上的最低一组能级如右图所示。汞原子基态为由二个6s 电子组成的1 S ,较近的激发态为由一个6s 电子和一个6p 的电子构成的11P 单能级和32P , 3 1 P 和30P 组成的三能级。只有31P 为允许自发跃迁态:31 10 P S →,发出波长为 的紫外光,对应能量为0 eV =。32P 和3 P 为亚稳态,因3110P S →的跃迁属于禁戒跃迁,所以通常把3 1 P 态称为汞的第一激发态。 (二)原理说明 实验原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充汞的夫兰克 -赫兹管,其阴极K 被灯丝H 加热,发射电子。电子在K 和栅极G 之间被加速电压KG U 加速而获得能量,并与汞原子碰撞,栅极与板极A 之间加反向拒斥电压GA U ,只有穿过栅极后仍有较大动能的电子,才能克服拒斥电场作用,到达板极形成板流A I 。 图3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19篇

实验七弗兰克—赫兹实验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提出了原子能级的概念并建立了原子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的线状光谱现象,成为原子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发表的第二年,弗兰克()和赫兹(G .Hertz)在研究汞放电管的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透过汞蒸气的电子流随电子能量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同年又观察到汞光谱线 的发射光谱。1920年,弗兰克他们改进了装置,测得了汞原子的亚稳能级和较高的激发能级,进一步证明了原子内部量子化能级的存在,以及原子发生跃迁时吸收和发射的能量是完全确定的、不连续的,给玻尔的原子理论提供了直接的而且是独立于光谱研究方法的实验证据。弗兰克和赫兹由于他们在实验上的卓越成就,共同获得了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弗兰克—赫兹实验至今仍是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了解弗兰克和赫兹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了解电子与原子碰撞和能量交换的微观图象以及影响这个过程的主要物理因素。 二、实验仪器 FD-FH-1型弗兰克—赫兹仪、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玻尔的原子模型指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沿着以核为中心的各种不同直径的轨道运动。对于不同的原子,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分布各不相同。 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对应的能量。当一个原子内的电子从低能量的轨道跃迁到较高能量的轨道时,该原子就处于一种受激状态。如图35-l 所示,若轨道Ⅰ上为正常状态,则电子从轨道Ⅰ跃迁到轨道Ⅱ时,该原子处于第一激发态;若电子跃迁到轨道Ⅲ,原子处于第二激发态。图中,E 1、E 2、E 3分别是与轨道Ⅰ、Ⅱ、Ⅲ相对应的能量。当原子状态改变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若原子从低能级E n 态跃迁到高能级E m 态,则原子需吸收一定的能量△E m n E E E ?=-(35-1)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20篇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思考题 第21篇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能力。

但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老师在第一次课上,对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我们此学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全是环环相扣,嵌合紧密,有点一招即失,满盘皆输的压力,不过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恨不得立马动手,靠着自己学来的知识,认真的完成这套实验,并且还能看到最终那令人欣喜的结果。就这么妄想着妄想着,我们从第二周开始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漫长旅程。

由于,老师没有硬性的要求实验时间,我们便是一有空闲就往实验室里钻,也就少了以前实验课上出现的,因为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缺少,同学们每次做实验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实验兴趣的流失。以至于做实验的态度越来越涣散,甚至只是简单的走下过场而已,几次实验课下来,热情全无。但按照金老师的提议来,大家来实验的时间不同,使得对仪器使用的时间错开,减少了为争抢仪器或是药品而嘈杂不堪的场面,实验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金老师会很体谅一些先开始忙活的同学,在黑板上写清他们实验大概会做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面实验的准备物品和要求,然后开始在忙于实验而奔走中的同学之间晃悠。观察我们的实验操作,或是时不时提点解释一下我们实验步骤的缘由;实验药品的作用;如何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或是做的失败了的原因。可是,随着实验的发展,后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看过书本上要求的实验步骤后,去缠着金老师,围在他周围,问他关于实验的各种问题,就算同样的问题被问过许多次,金老师依然是和蔼的笑着一一解答我们的疑问,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导,他的不骄不躁,他的耐性与笑容都深深的打动了实验中的每位同学。

其实,他的这种教学方式,亮点就在于此,自主实验迫使我们会仔细品味步骤中的点滴;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要求我们会去思考如何排除,继续实验;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更是强迫我们能认真回顾实验中的任何细节,找出问题所在,也会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这步实验的机理,用药品的理由,实验操作要求等。这些自己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而逐步累积起来的经验,是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获得过的,那时,只知道按照老师和书本上写的步骤来,根本不在意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少了对实验的探究,能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减少。

说完对金老师和老师教育方式的看法,其次我想谈谈,我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获得的收获。

我是一个很懒散的人,以前做实验,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动脑筋去思考实验的前因后果,对台上老师的讲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但是,这次实验着实让我很费了一番脑子,有深入的去了解个中原理,实验操作的机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帮助我纠正和熟练许多操作,同时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迷糊与不负责任,也让我体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乐和满足,还得到了好多在课堂上永远无法获得的知识。下面,具体说说看我的几件不小的收获。

第一件,混实验室久了,我有了可以“变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实验室里有的且我们熟知的物品(老师打包装起来的不算),无论是药品试剂,还是不同规格的量筒试管,我都可以摸出来,省去了四处找老师寻求帮助的时间和气力。

第二件,学会了配置许多的试剂,于是知道了不同的试剂配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巩固了某些药品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多次配置时,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试剂配方,最好是拿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以后实验也不会因为试剂的问题而手忙脚乱。

第三件,实验步骤需要仔细的斟酌其中的奥秘,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毕竟这些实验都是过去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精华继承,理解了他们的意图和原由,做起实验来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也不易遗忘或出错。

第四件,这件是我最大的心得,也不全是从此次实验中得来,且也不是只能运用于做实验中,这份心得是:在决定要做的事情后,最好考虑清楚行动时会需要用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准备工作做好,为后续行动铺垫,按其规律列好清单,会使得实验或者任何别的事情做得更加顺利,有条理,排除做过多无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还降低错误失误的出现概率,成功率也会增高。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里,从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里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个学期里,我能将自己从这里得到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称自己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己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