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实用12篇)

时间:2023-12-25 08:21:42 作者:admin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1篇

He Jun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121,China)

摘要: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是学校教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自主选课和学校的日常标准化选课的信息量成倍增长,排课的工作量、复杂程度将随之增大,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需求。本文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特性和JAVA开发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较好的满足了学校管理者对选课排课管理的需求,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Abstract: Intelligent courses arrange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est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student independent course selection and the school daily standardized course selection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and the workload of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the complexity will then increase. So the traditional manual management mode can not satisfy managers' demand. This paper uses the powerful data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QL Server database system and JAVA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o design a WEB-based intelligent courses arrangement system which better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for the courses arrang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关键词:WEB 教务综合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JAVA;SQL Server

Key words: WEB;Eatmis management;MIS;JAVA;SQL Server

1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容

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随之急剧增加。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始实施弹性的选课学习制度,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中完成所有课程(或全部学分)。从而增大了学生选课的不均匀性,使高校教务管理者的工作量日益繁重,手工管理已无法满足学校管理者对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的选课排课管理系统来实现这种功能,选课排课系统只是学籍管理的部分,但却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是否能正常准确运行保证着教学、实验课程的具体实施,目前由于该系统的难度和各学校资源情况的差异,大多数学校实行的半智能化、半手工化的混合管理,这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造成了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工作效率低,甚至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如何更好的进行选课排课系统管理,成为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的调查和汇总,对学生智能化选课排课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可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的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主要内容包括:①主修课程信息注册;②选修、辅修课程的注册;③教室资源信息注册;④教师资源信息注册;⑤班级信息注册;⑥学年信息注册;⑦选课排课功能的实现;⑧智能化调整;⑨结果输出、校验等九个部分的内容。

为实现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必须调动教师、学生、教室管理者的积极性,加强业务培训,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选课排课系统实施细则,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准确运行。

2总体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的总体任务是:实现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管理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系统开发设计的思想是:尽量采用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符合学校管理的规定和实际情况,满足对学生、教师、教室等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学校管理者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系统功能设计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和系统开发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完成的,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用于收集学生、教师、教室、课程等资源的基本信息,以便集中进行管理。因此,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①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②学生班级信息管理,包括班级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③课程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④教师信息的管理,包括教师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维护等;⑤教室信息的管理,包括教室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维护等;⑥智能化选课排课的管理,包括选课、选课、优先级处理等;⑦系统维护:包括数据查询、修改(调整)和统计、输出、备份等。

另外,还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该系统应在登录窗口对使用者进行身份的识别,加入权限的控制。如使用者是管理员,则拥有修改、插入、追加、删除、保存数据的权利,并可对其他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管理。如使用者是数据管理员,则不能够对其他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管理,而普通用户则只能进行查询、统计等简单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可以将系统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分解,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最佳的数据库结构会减少数据库的存储量,而且还能使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比较高,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简化基于此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实现等。在数据库系统开始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全面,尤其应仔细考虑用户的各种需求,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

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结构设计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以后进一步设计打下基础。在仔细分析和调查选课排课管理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得到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程如图2所示。

在本步骤中,规范化的构建课程库信息表是最关键的,因为不管是学生、教师,都是以课程为出发点,学生以选某课程为中心,教师以上某课程为落脚点,课程的合理构建,将为年级教学计划、学期开课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此,须将课程进行以下处理:

①拆分课程:拆分对所有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等,课程代码可相同。②定义课程: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分与总学时等属性相同时(不区分文理科),可归纳为同一课程,系统只需要采集一次。③控制课程的修改与删除权限:课程环节是本管理软件基础数据的核心之一,与学生的成绩、选课与排课等密切关联,比如删除或修改课程信息,若系统未关联到位,将直接导致历史的成绩、选课等相关数据丢失,因此必须控制。④冗余课程数据处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有很多历史的课程对现在的在校学生来说,已经不再开设。若直接删除,将直接导致历史数据的全部丢失。我们独特的设计原则是:尊重历史,满足现状,适应发展。对于这些多余的课程,只需要改变该课程的使用状态即可(设置为不可用),系统将自动对这些课程进行屏蔽,但是并不从系统中进行删除。这样不管回溯到哪个时间,都能够准确的查询到历史的状态。

数据库表结构针对本系统,并通过对选课排课工作管理的内容和数据流程分析,该系统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图3。

将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转化为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类型,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通过规划,需要设计6个数据表来保存选课排课系统需要的基础信息: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表、班级信息表、课程基本信息表、年级课程设置信息表、教师信息表、教室资源信息表、系统用户表。1个选课排课结果记录表以及其它中间数据表等。

3选课排课管理系统的实现

数据库的实现在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后,就可以在具体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

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系统有很多,如ORACLE,SYBASE,SQL Server, INFORMIX,DB2等,各有千秋,根据“选课排课管理系统”对数据量的要求,本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后,就可以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下面是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软件中的“企业管理器”工具实现student_Info表格创建的SQL语句,其它表格的创建方法与此相同:

/*表格名:学生基本信息表student_info,主关键字student_ID*/

CREATE TABLE[dbo].[student_info](

[student_ID][int]NOT NULL,

[student_Name][char](5)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student_Sex][char](1)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student_No][int]NULL,

[student_Date][datime]NULL

)ON[PRIMARY]

其它数据信息表的创建与学生基本信息表的创建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各应用模块和功能模块的设计系统的编码实现用到了JAVA中的JSP和Servlet技术。使用该项技术开发出的本系统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开发维护简便等特点。

在编程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对教学时间(课时)、实践时间(课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使以前某一课程独占某一教学资源(教室)的情况大为改观,即某课程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实践环节时,不使用的教室可继续上其它课程,是资源合理充分的得到利用。

为保证学生的自主选课,系统采用多口径、多层次选课的办法,如可根据教师、专业、学年学期、开课课程等进行自主选课,系统根据教室资源的情况和教学大纲或教学方案以及设定的优先级等进行智能化排课,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教师任课即课时任务的公平化,既保证教授们的授课课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工作量的合理分配,为学校的可持续化发展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4结束语

本系统使用JAVA、SQL sever 语言等技术完成了基于web的选课排课管理信息系统,不但使系统保持了强大的数据库操作特性,而且使系统容易在web上,做到了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的统计和快速的查询,较好的满足了学校管理者对学生学籍管理的需求,提高了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汉杰.高校学生管理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2]赵德水,杨全美.当代大学生管理ABC.南京大学出版社,_年4月.

[3]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3版.

[5]_.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杜军平,郭文生,王锐杰.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22(1):21-24.

[7]杨昭.实用参考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8]何旭洪,余建英编著. PowerBuilder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

[9]方小伟, 赵永军, 李其中. 软件开发项目实践[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肖兵.PowerBuilder Internet技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

[11]萨师煊等.数据库系统概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袁方,杨成.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实践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13]Joel Siegel, Jae Shim.数据库管理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4]Raghu Ramakrishnan, Johannes Gehrke.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2篇

1 统计学介绍

统计学是认识现象规律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揭示现象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具有普适性。对于高校学科体系来说,统计学已经从经济学和数学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级学科,足以表明统计学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的巨大作用。随着数据时代到来,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越来越广地应用到生物、医药、物理、水利、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其他学科的研究中,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向多样性发展,以期培养出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高校统计一般分为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两个方向,部分高校在理学院和经管学院分别设置统计学专业,比如: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统计学专业学生获得的是经济学学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应用统计专业学生获得的是理学学位。虽然分为不同学院,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却有很大部分重叠。本文着重讨论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 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统计学、经济素养,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或在金融、贸易等领域从事统计分析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3 课程设置

高校统计学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理论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中国近代历史、大学英语等通识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等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基础选修课程,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抽样调查、时间序列分析等专业必修课程,博弈论、非参数统计、数据挖掘、市场调研等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习、学术活动和课程设计等。其中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80%左右,实践教学课程占总学分的20%左右。理论课程中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大二到大三主修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大部分是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主要讲授模型方法论,通过设计实验课,学习统计分析软件,并实现模型案例实证分析;大四理论课程基本结束,主修教学实习和课程设计。

高等学校核心课程体系尚属完善,大多数课程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实践教学是以实践性知识为课程内容,以生成实践性知识为目标的课程。以实践过程和实践性知识的掌握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让学生在一定程度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所需的理论知识,以教学实践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也围绕实践过程来选择、组织和学习,以实践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实践报告、实践表现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实践课缩短了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时空上的滞后,比如市场调查分析,通过学生亲手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展开问卷调查、后期问卷数据汇总分析,最终生成调查分析报告,在实践课程中加深统计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因此,应适当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上,专业选修课程安排相对独立,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学习,可适当增加交叉学科基础知识的课程设置。

4 理论教学分析

教学方式上,大部分教师采取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统计专业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由于网络课程的低成本和便利性,其在大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微课、慕课等互联网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的设计将课程重点知识碎片化、网络化,便于更多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现今大部分高校形式上鲜有统计学的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教学。教学手段上都是以理论讲解为主,专业知识枯燥无味,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探讨式、研究式、报告式等多样化教学研讨形式。

课程设计是教师形成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统计学这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更要求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应用最合适的统计方法,借助统计软件,完成对问题的研究分析,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课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能力,课程本身所承载的信息技能。课程设计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作为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桥梁工程,合理规范的课程设计起到将抽象理论具化到应用的纽带作用。

教学内容上,统计软件应用教学大部分限于Excel、SPSS、Eviews等传统老旧的软件,以致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者课程设计都是对照陈旧的教材生搬硬套,用SPSS或Eviews做一个简单的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或者多元回归模型,而SAS、R语言、Python等功能强大兼具实用性的潮流软件学习课程欠缺。使用的教材着重对统计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变量选取、文本分析、随机森林等实用性强的模型讲解欠缺。

考核形式上,课程大部分以闭卷、开卷形式考核,造成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病,灵活跳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表述能力都是卷面考试考查不到而对于统计分析人员至关重要的能力。课程考核模式方面可以考虑加入分组开展调研、总结报告等开放式考核形式,变革考核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塑造学生的统计思想。

5 实践教学分析

大学生实践学习分为实习和参加学术科研活动两方面。大学生实习课程一方面从传统意义上提高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转变为寻找就业的试水,本科生实习已经从过去的专业实践直接指向就业,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对所学专业有客观实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教条案例,有助于学生拓展眼界,找到自身发展的兴趣点。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统计专业,实习课程的开展、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任务与时间的安排等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了解部门统计、不同行业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高校学生实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院系组织,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到实习岗位实践学习。大学中实习基地挂牌很多,但是限于学生和企业之间关于交通、住宿、实习时间等问题难以协调,或者受其他因素影响,实习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习机会较少。有待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友好长期的合作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另一种是学生自主寻找兴趣相关的实习机会,这一类实习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成本,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校方应做好留底审核实习协议资料等工作,实时掌握校外实习的学生动向,确保实习的合法合规。

高校大学生参加实践竞赛等科研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科生参加实践竞赛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提高创新实践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教师科研人员不足的问题。构建基于实践竞赛等科研活动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自主学习热情、培养科研兴趣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科研竞赛方面,学校会给参加科研竞赛的学生学分奖励,提升学生在学术竞赛和科研活动上的积极性。目前各种部级、省级科研竞赛有大创项目、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数据挖掘竞赛、SAS数据分析大赛、市场调查大赛等。学生初期报名热情高涨,但常常由于指导教师欠缺、教学软件资源不足等原因,培训指导不能满足学生参加竞赛的知识需求,学生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取相关知识,竞赛结果不尽如人意。实践竞赛项目报名、培训、参赛等组织过程起着重要辅助作用,实践类竞赛项目的组织迫在眉睫。

6 总结

统计学的产生发展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发展壮大,统计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能不断满足社会应用的需要。我国设有统计学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也在明显增多。近些年来,随着信息产业发展,大数据环境对统计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变革性影响,统计基础的数据分析人才将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针对当前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这一事实,培养统计人才需要对高校统计学教学进行改革。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商科;量化方法;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职商科各专业开设的量化方法基础课程大都为《经济数学》与《应用统计》两门课,2005年之前,我校商学院所有专业也是如此,这与普通高校相近专业的课程设置很相似,实际上就是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设置思路。《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抽象,与实践应用脱节,学生普遍产生畏惧心理,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应用统计》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普通高校《统计学概论》的压缩版,从统计的起源,到统计的发展,从统计的任务,到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面面俱到。这种学科体系下系统缜密的内容结构,对非统计专业的高职学生是不合适的。《经济数学》与《应用统计》还有几个章节的内容重复交叉。基于这些原因,笔者认为高职商科的量化方法课程必须改革。应借鉴国外院校同类课程的设置思路,广泛听取包括企业一线管理专家在内的多方意见,以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设置《数量方法》这门新课程,取代原来的两门量化方法课程。这项教改课题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立项与资金支持。

《数量方法》课程的设置,除了为商科各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类课程奠定基础,提供数量分析方法之外,更注重高职学生运用量化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改革可以缩减学时,优化内容结构,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量方法》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当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选内容的序化(即知识组织的框架和顺序)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培养目标与教育对象制约着课程内容的取舍,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是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本质。《数量方法》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着重考虑的正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受教育对象的思维特点,打破了普通高等教育缜密的学科体系,以贴近我国社会经济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统计框架为主干,融入了实用性较强的数理统计部分,围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这条简明实用的主线构建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

以“必需,够用”及实用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科学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普通高校学生多属于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型学生,而高职教育面对的大多是灵活、开放的形象思维型学生。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以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为主,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主要途径。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即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由于受到惯性思维的左右,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或多少有一点改良,而尚未真正进入行动体系。我校的这项课程改革,以“必需,够用”及实用为前提,对原《经济数学》中大篇幅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内容作了大量删减。删去了复杂严谨的数学论证过程,只突出其结论与应用,对于深奥、难以理解的定义改用描述性方法,删去了原《应用统计》中诸如统计的起源、发展、任务与管理体系等内容。《数量方法》课程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所需的量化分析方法展开教学,以变量数列分析、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为本课程的知识构成。

以案例为载体强化课程的实际应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大量运用各种实际案例,以案例导入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串联起来。原《经济数学》课程的案例欠缺,而《实用统计》课程的实例数据绝大部分源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背景过于宏观。《数量方法》课程的案例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发掘社会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各种小案例,二是深入企业采编案例。如:以某景区的游客数据、以某农机集团的原材料消耗及产品销售数据、以某钢铁公司的产量产值及成本数据等等为背景资料编写案例。这种源自生活、源自生产实践的案例,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引入实用软件训练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技能 随着数据处理软件的日益普及,完全可以将复杂的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交给计算机完成。但国内的数学与统计课程教学一直恪守传统,没有很好地利用先进工具。一些大学毕业生竟然不知道计算器的统计键,更不会使用计算机实用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这是量化方法课程教学的一个失误。国外同类课程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及时地将各种新兴实用软件纳入教学中。我校借鉴吸收了这一长处,将Excel、SPSS等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导入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的技能。如在统计图表的制作中,变量数列分析、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内容都导入了软件应用。

通过课程内容序化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 课程内容的序化指的是知识框架与内容顺序的设计。课程内容确定后,内容的序化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系统而缜密的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在总量上没有变化,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我校在《数量方法》课程内容顺序的设计上进行了尝试。如:《应用统计》课程的第一章必定是系统介绍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这种课程结构系统性、逻辑性强,便于教材编写,甚至方便教师讲授。但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即高职学生在没有任何感性认识之前,要理解这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是十分困难的。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概念也只有在后续各章中不断重复再现时,学生才会逐渐理解。在这次课改中,我们去掉了《实用统计》传统的第一章,把一系列基本概念分解到各相关章节中,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统计事件、统计方法放在一起,学生对其理解的难度就降低了。尽管这样会给教材编写带来麻烦,使其结构从传统的视角看显得不够系统完整,但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序化,能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融合,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对接,顺应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数量方法》课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情境化教学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职业基础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激励作用,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基础知识向岗位技能迁移 虽然我们在《数量方法》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内容序化方面尽了很大努力,但这毕竟是一门职业基础课,不同于职业技术课,很难将其与某一特定职业的系列工作任务直接对接起来。在高职教育中,公共课与职业基础课的设置与教学应注重不同职业之间广泛迁移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是并列的关系。可以尝试、探索与职业技术课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考虑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实际工作场景辅助教学的思路,其共同点都是为课程教学提供情境化的途径。在《数量方法》课程教学实践中,我校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职业人。例如,在统计图表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工作职位:公司人力资源部职员、公司生产部职员、旅行社管理职员,提供了三份背景资料: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一览表、公司两家生产厂上半年的产品产量报表、某年度境外游客来京旅游的统计数据,要求学生以最恰当的统计图表分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分析公司上半年的产品生产情况,分析不同国家地区游客来京旅游的情况。一个好的情境设计与案例分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成为今后工作的技能训练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地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我校在《数量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打破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前面所述的情境化教学,实际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导演,主演是学生。对一些特定内容的学习,还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如在数据调查方案章节的教学中,可拟定题目或让学生自主选题做数据调查方案,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有的学生以自己非常熟悉的网络游戏为题,有的则以自己感兴趣的越野车为题,还有的以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题进行方案设计。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有些数学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却表现很出色,学生从中找到了自我,改变了学习态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 课程学习评价不单纯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改变了传统的期末考试一次性评价的做法,代之以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定的方法,但平时成绩的评定往往没有可行的标准,只凭印象。我校为《数量方法》课程制定了多项形成性考核方式,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实训实践占总成绩的30%,课堂讨论与平时练习各占总成绩的10%。这一课程考核标准的建立,可使学生不仅要面对期末考核,而且要注重平时的各项学习活动,有益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高职数学课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课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有些学校已经把近150学时的数学课减为50学时左右。但压缩学时之后,如何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却处在茫然中。我校《数量方法》课程的建设,在全国高职商科量化方法课程改革中先行了一步,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探索,教改课题成果被评为北京市教委项目成果二等奖,编写的配套教材《实用商务数量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经过三年的课程建设,《数量方法》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2]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3]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4).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4篇

笔者分析了在统计学教学论文联盟中存在的问题,就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特点。高职统计学课程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一般开设在政治经济学,计算机基础,经济数学之后。由于该课程主要是与数据、信息打交道,课程教学内容显得繁琐而枯燥,高职类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欠佳,一开始往往便对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

2.教学方法。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讲授理论、原理为主,忽略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课时分配上,在统计定理,统计方法及数学证明上花大量的笔墨。在数据处理环节的教学中,沿袭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如沿用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结果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沉埋于繁琐的数据处理中,甚至导致学生对数据产生厌烦心理。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飞速发展,各类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中,统计工作更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二、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据的热爱。高职教育,应该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强调和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洞察力,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学内容上应该尽量地减少对数理统计定理和方法的证明,紧密结合社会经济问题,以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为引擎,引入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此外,经济管理类学生必须具备正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能力。因此,统计学课程应引入一定课时的实验教学,介绍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的软件,如spss、excel等软件,并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得到规律,并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讨论。通过实验教学,增加统计软件的介绍和运用,代替了以往繁琐的计算过程,切合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也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软件的操作中获得了技能与成就感,甚至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据的热爱。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①丰富案例教学。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随时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自身积极地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统计调查活动,积累统计案例资料,将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甚至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如某公司不同地区销售额的统计分析及销售策略抉择问题呈现给学生,增强课程的情景性。②增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统计原理方法掌握程度的验证。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讨论式学习融入其中。③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统计学中较多概念和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擅于利用各个知识点的关系,采取环环相扣,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数据背后的事实。

3.教学资源的配套及优化。一是学校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大力配套。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缺乏统计学教学所需的实验室,教学软件以及统计软件,这成为统计课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二是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统计学课程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不仅教师要具有经济管理知识背景,深入广泛的统计知识,还要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对大部分年轻老师而言,统计实践经验缺乏,对统计原理的运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和锻炼。而部分教师,在运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操作技能上还比较欠缺。学校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知识结构、素质、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5篇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飞行学员;随机现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海军空间科学与工程专业飞行学员必修的课程,该课程为飞行学员传授后续专业课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数学工具,进而提高飞行学员的数学素养、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增强飞行学员分析和处理军事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随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同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它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在理论和方法上有其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飞行学员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平时需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在自习时间上相对紧张。这些都使得大部分学员们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比较难学,学员考试及格率相对偏低。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我就如何根据飞行学员的数学基础教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给出几点看法。

一、掌握概率论与统计的思想实质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两类现象: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是研究确定性现象的数学分支,有其鲜明的特殊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这种现象不能用“因果关系”加以严格控制和准确预测,也不能用一些简单的定律加以概括,而需要从大量观测中综合分析找出规律性[1,2]。在概率论中,人们总是通过研究随机试验来研究随机现象的。所以,探讨随机现象中隐藏的规律,实际上就是探求随机试验的规律,在具体授课中,教员要引导学员认识概率论和统计学研究的对象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关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科学的重要分支,概率论是数理统计的基础,数理统计是概率论的应用。它们都以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为研究内容,其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

二、系统分析教材与教学内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选用教材为新编的飞行学员系列教材之一,教学内容为一至八章,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是教材的第一章,它不仅是概率论部分的基础,也是整个课程的基础。这一部分的主题就是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无论是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还是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独立性,都是围绕事件的概率计算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因素是复杂事件的分解,事件分解的目的是通过简单事件的概率得到复杂事件的概率。加法原理、乘法原理、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正是分解复杂事件的有力工具,掌握这些知识点是正确计算概率的前提。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则提供了计算概率的途径,教学中要使学员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不能正确地把复杂事件表示为简单事件的集合运算,从而不能得出正确的事件概率是许多学员常犯的错误。

第二部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由教材中第二章和第三章组成,这是本课程核心部分。随机变量概念的引入,使得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问题在数学方法上跃上了新的台阶,即从初等运算变为微积分运算。本部分是第一章的深入,也是第四章和数理统计的基础。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可以通过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反映出来,要研究统计规律性,就必须研究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从一维到多维的变化,与高等数学中一维到多维的变化一样,体现了从有限到无限的转变过程中,有些正_的结论可能不正确了。确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本部分内容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先讨论了一些常见的概率分布,然后介绍了利用已知分布求未知分布的分布函数法,后者是本课程的难点。

第三部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研究和讨论随机变量隐含在概率分布中,但不能由分布立刻观察到的特性,在某些情形下,这些特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本部分的计算与数学分析密切相关,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计算就是级数运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计算就是积分运算。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及计算是这一章的重点,对相关系数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切比雪夫不等式是大数定律证明的基础,在许多场合有重要应用。矩是最一般的概念,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都是特殊的矩。同时,矩也是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第四部分“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从理论上解释了频率的稳定性,也说明了把正态分布作为最主要分布来研究的合理性。本章是数理统计的理论基础,整个数理统计学的三块基石,有两个出自这一章。因而这部分知识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中,第四章增加了特征函数一节,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出大数定律的完整证明,使学员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刻性。

第五部分数理统计学包括第六到八章,数理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学科,它研究如何以有效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并做出判断和预测,为决策者决策提供依据。第六章“样本和抽样分布”介绍了常见统计量的三大分布和四个抽样分布定理,这是统计推断的基础,是学好是数理统计的关键。第七、八两章讨论了统计推断的两种基本形式――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寻求估计量的方法和估计量的优良性准则,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而对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理解和检验中犯两类错误的概率计算则是难点。由于数理统计的许多计算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所以在教学上对这部分内容采取的策略是重在讲清思想和讲透原理。

在讲授中,教员要抓住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纵向是指五大部分这些概念发展的主线,横向是指随机变量的各种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实际背景。在本课程众多的知识点好比珠子,教员只有提炼教学内容,掌握主线,才能有一根主线穿起这些珠子,传授给学员。

三、改进与优化教学设计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为基础,研究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应用,这个特点往往误导教员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用纯数学教学形式,对相关的理论证明和相关结论进行详细的推导,从而忽视了应用性练习的重要性。繁复和抽象的证明不仅会使授课过程枯燥难懂,影响到飞行学员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他们的学习重点落在严密的理论证明上,弱化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也加大了学员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难度。而《概率论》学科的起源也源于解决实际问题[3]。因此,结合的教学实际,教员在课程设计上应当“轻理论,重应用”,进而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轻理论”是指教员适当地弱化理论推导和复杂的证明,“重应用”是指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重点培养学员掌握基本公式和方法,从应用的角度体会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美妙之处,并逐步将这些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应院校转型需要,增加应用性强,尤其是军事素材的教学内容,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加强教学,培养学员“用数学”的能力。实际教学中,在例题讲解、补充习题等方面增加许多军事素材的内容。例如,一艘潜艇上所有艇员的身高是一个随机变量,潜艇舱门设计者就很关心全体艇员的平均身高,也需要了解艇员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偏离程度,数学期望就是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大小,方差就是度量这个偏离程度。军事实例的引入使得学员加深了对概率统计思想的理解,培养学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从而提高学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处理随机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飞行学员全面和谐发展,为胜任具体工作奠定了基础。

军事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随机现象,认识和把握其规律性,是飞行学员在执行飞行任务和日常工作中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在新时代军事环境下,军校教员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上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应用性课程。教员一方面要把握概率与统计的思想实质,另一方面要结合学员实际情况,一定要因时、因景、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0.

[2]梁之舜,邓集贤,杨维权,等.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

[3]朱家生.数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127.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6篇

为工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数理统计》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领会现代的统计方法和思维,可以有针对性的在本工程领域的研究实践中正确应用,并得出合理的统计结论,并能对所获得的结论进行基本的统计解释。作为一门面向工程领域研究生的课程,该课程的课时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8~64学时为宜。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课堂教学与网络交流结合,理论介绍与软件应用训练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正确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为目的,强调统计思想和方法应用的培养,淡化复杂的推导过程和严密的数学公式训练。

《数理统计》的教学内容应该高于工科本科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统计部分的内容,避免重复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中不应再有已经学习过的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正态总体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等知识点。《数理统计》需要给学生们讲授的是那些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并未接触到,但是在工程研究与实践中要经常被用到的统计方法,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会用、用得好。

在工程研究实践中,技术专家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判断变量问的依赖程度、变量的分类与归类、变量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实验方案的制定等等,考虑到费用和时间人力等因素,必须要在工程实践中正确的处理好上述问题。上面提到的内容在现代统计学中就对应着: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试验设计、时间序列分析。因此建议《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多元分布及多元正态分布,方差分析,试验设计,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这些是目前较为基础的应用统计学知识内容。在实际应用中,还特别是统计软件的最新版本中,还有非常多的进一步的知识点如局部多项式估计,logistic回归,广义线性模型理论,可靠性理论,蒙特卡罗方法等随机模拟方法,多元数据的图表表示方法,多元时间序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虑到课程的特性,特别是在各种工程软件中都包含有统计模块,建议以常用的工程软件为例介绍理论内容的使用过程。在工程软件教材或统计学案例类的教科书中,有很多有普遍性的应用统计实际案例,可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引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们了解利用所学统计方法进行实际数据分析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前面安排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工程中统计应用的各个方面,其知识量实际上较大,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以安排成4、5门课程来讲授。考虑到这一点,《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要深入浅出,回避那些繁杂的推演,在理解思想和方法运用上下工夫,既要强调统计思想的建立,又要操作统计方法的严格的机械的步骤训练,有针对性地满足工程类人才的学习需要。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7篇

1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中统计部分教学存在的问题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中统计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该部分内容是学生应重点学好学懂的内容,是在科研领域用的最多的部分。然而却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该部分教学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为:1)教学方法传统。由于其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强、计算公式繁琐、运算量大, 给本课程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多数教师在该门知识的传授中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以讲授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内容深刻抽象, 难以理解,失去兴趣。2)教学内容陈旧。由于学生使用的教材几年才能换一个版本,使得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上学科前沿理论,而教师在讲授中主要以书本为主,这势必影响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质量。3)教学手段落后。目前计算机软件(SPSS、R)等现代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 教学设备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确缺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最终课程学完后,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无法学以致用,合上书本,部分学生会感到没有从该课程中学到有用的内容,更无法将其应用于科研及工作中的数据分析,而碰到一些大数据信息更显的束手无策,这种状况下,该门课程开设的初衷就完全失去了。如果继续使用旧有的教学手段传授医学统计学知识,根本无法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 统计部分课程改革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医学科研人才是迫切需要的。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改革建议。

改革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以应用为主要目的, 教学重点是讲解医学统计的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因此,需要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严密推理方式,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简单化推理内容,突出应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采用启发式及研讨式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给与思考时间,小组讨论,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想,这样可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知的状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教师给与总结。讲解过程有效结合幻灯片及图片或Flash的使用,加深学生印象。

改革教学内容

在新知识、新内容不断涌现的今天,书本内容比较有限,为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师可适当地从文献资料或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时俱进的问题,反映学科前沿理论和综合化的知识在教学时引入课堂,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去分析解决问题,这会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性强,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求知欲。适当地布置与学生相关且学生可以用统计知识解决的调查思考问题,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巩固。比如在学习卡方检验时,让同学们用卡方检验知识在本班及邻进班级调查及分析性别与左撇子是否有关系,可加强学生对卡方检验的应用能力。

改革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改革上,我们主要谈两方面,一方面,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主要采用板书及口述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因此适当地加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能够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提高教学效率,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二方面,对于医学生来说,统计学的学习应懂基本理论注重其应用,而不是进行大量机械的计算。在这个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 医学信息的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将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这需要有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近年来数理统计软件层出不穷,比如SAS、R及SPSS等,其中SPSS不需编程,只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即可操作,其操作方便,输出结果简约,并且提供的模块几乎囊括了诸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的所有领域[2]。如果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融入SPSS软件实现统计分析过程,既可以有效解决计算量大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又能轻松解决数学原理复杂的推断统计学知识。因此,应适当地将SPSS引入统计部分的教学,这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分析问题的信心,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考核方式

针对教学中的改革,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要改革考核方式, 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价。1)合理设计教学大纲,平衡学时分配,确定教学内容。应在覆盖大部分知识点的情况下,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增加具有重要实际应用背景的统计部分的授课学时,增加学生上机软件操作分析学时,注重加强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2)丰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应体现基本理论、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 主要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试方式要多样化,对于采用SPSS分析的实验课,要提交实验分析结果,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成绩,学生成绩还应包括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综合评定。考试题型应减少客观性试题比例, 多出综合性实例分析题,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所需的医药学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为新时代所需的医药学人才传授好医学统计学知识,是统计学授课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 提出了目前部分院校或教师在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统计部分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作为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面对存在的问题,探讨系统改革的方法,并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能够满足医药统计分析所需的医药工作人才。

【参考文献】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8篇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_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s Statistics_ was discussed, and several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were provided.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

Key words: case-based teaching;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s Statistics;application

0 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既有严密的数学基础,又与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理论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一切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金融,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环境,教育,语言,国防等领域的作用愈益显著。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已成为信息处理,制定决策,试验设计等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可以说,凡是有数据出现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应用到了概率统计提供的模型与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文献[1,2]对本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做了一些探索。本文对案例式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一些探讨。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它建立在公理化结构之上,理论严密,体系完整,同时,它的实践性又很强,很多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都是来自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这种实践特点决定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引入案例分析,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提高学生的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实践能力。

2 案例式教学法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教育教学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实际问题的描述、假设、建模与求解,演示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过程。数学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问题解决”的数学建模的思想。这种方法不拘泥于对理论和方法的阐述,更注重对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的展示:包括问题的描述、所涉及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假设与简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即案例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式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在介绍完每一章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之后,适当的引入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几个在本课程中使用的案例。

运气问题 此问题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运气问题的分析,加深了大家对古典概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3,4]。问题如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某件事(结果)连续发生,如打牌时连续摸到好牌(或臭牌),是否存在我们所说的运气?下面运用古典概型相关方法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以使学生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运用掷硬币试验对打牌问题进行描述:第i次掷出正面表示第i次得到好牌,用“1”表示;第i次掷出反面表示第i次得到臭牌,用“0”表示。

参考文献:

[1]邓华玲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1).

[2]施庆生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9篇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针对高校的网络环境实际,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变革谈几点体会:

一 在网络环境下,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利用网络环境,汲取前人的教学经验和好方法。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可以在电脑的明显位置标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当课堂中讲到重点知识时,可以有效结合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网络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对新知识的接受。

二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要能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结合课堂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方法,只要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是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 巧用网络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功能是很强大的。数学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习、掌握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的图形功能,数学定理和数学思想都转化成了在几何上的直观描述,让学生能够一清二楚,从而提高数学课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然而,这也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能,能满足学生对现代网络技术的要求,让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能将其融入到现代多媒体的技术中,两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应用统计软件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教学软件的图形显示功能和计算功能,教师再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突出、强调,再适时进行讲解。

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唱主角,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五 网络课堂中的导入选择技巧

课堂导入,也叫“开场白”,它是一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把学生领进知识入门的第一关,尽管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很短,但它的作用却不可小觑。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课堂导入的作用认识不足,不予重视;也有的教师虽有认识,但没有较好地掌握导入的方法和技巧,以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高校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导入环节。鉴于此,本人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对于导入教学的作用、原则、过程及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1.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

新课刚开始,在课间活动时学生暂时放松了学习心理,思维不易马上转变,并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教学。这时高校教师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和教学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动画效果和图形图片等手段,进行恰当巧妙且富有吸引力的导入,使学生的情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他们的注意力就能很快地集中到课堂上,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2.降低难度和知识台阶,自然过渡

新旧知识之间无论在认识上还是思维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跳跃。所以对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也就存在着不同和差异。而恰如其分地进行新课的导入,可以减少或平抑知识与思维的断层,降低其台阶,使知识内容过渡自然,前后衔接紧密,为新知识的教学铺平道路。

3.切换学生的思维,努力营造教学情境

新颖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大脑中前一节课的思维暂时切断,从而启动学习新知识的思维,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的与要求,从而开动脑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逐步认识和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积极地去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变革,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多汲取各方面的教学模式优点和经验方法,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担。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奚定华.高校数学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统计 课程 发展 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梧州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基于教育部新课标的大学概率统计课程衔接性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的部分成果;2010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教师教育立项课题部分成果(桂教师范[2010]60号,项目编号:C类17)

一、中国统计课程的研究现状

课程研究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统计教学的研究自然也离不开对统计课程发展的讨论。统计课程的发展一直和统计学的学科地位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前,统计学的学科发展一直依附于政府统计工作,人们对于统计课程的研究多局限于政府各个部门的统计指标、方法和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统计学科更多地与数学和社会经济学科相关联,统计学的课程研究逐渐更多地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统计学设立为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统计学课程的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前进,关于统计课程结构、规格和目标的研究都更深入、更全面。

二、中国统计课程的教学发展特点分析

中国统计课程的发展和其它课程一样,具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社会教育、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统计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统计课程从数理统计中分离,回归自身的本质和特色

过去,统计在中国常被认为是数学的一部分,该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刚开始只片面地强调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教师以数理统计为核心把统计课程作为数学的分支来组织教学。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数理统计知识,逐渐还原统计的本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以此解决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1998年教育部将统计学设置为本科一级专业学科,从此,统计学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吴启富,2012:48)。统计课程也在学科发展带动下,得到全面的提升,进一步完善了统计的课程结构、内容、教材以及学习的方式和评价的方法。

2. 统计课程开课范围扩大和数量剧增

随着统计逐渐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统计课程在学校的开设数量也越来越多。全国大约 40% 的高校学生学习统计相关课程。现在全国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了 2000 万,以 40% 推算,大约有 800 万在校大学生学习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课程(刘超、吴喜之,2012:105)。我国高校大部分工科、理科专业以及管理类专业都把统计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非统计专业学生的统计课程和概率论合二为一,教师着重讲授统计的基本方法、思路和统计软件的操作,更多地考虑统计学和其它各个学科的关系,为庞大的统计学习群体找到实际应用的方法。

3. 统计课程发展具备良好的教育基础和持续性

统计是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知识。针对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学,教育部颁布的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在课程内容的学习方面强调要树立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针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高中三年的五大学习模块之一,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统筹法等统计学知识更是高中数学的选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内容的学习方面把统计作为基本技能之一,必备的常识。针对大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育部没有颁布统一的课程标准,大学专业种类繁多,统计课程的类别更是被划分得多样且细致,也不可能为此制定统一的全国课标。但是统计课程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是基础,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课程着重介绍统计学的初步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统计素质;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除了介绍常识性内容更注重讲解数据的方法论本质(吴启富,2012:49)。由此可见,统计课程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教学背景,其内容发展从中小学到大学是一脉相承的,教学的持续性强。

三、结论

中国的统计课程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研究仍缺乏更多的实证调查,希望有兴趣的教师共参讨。

参考文献: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课程特点学科简史学习兴趣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53-02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献里有诸多教师就上好第一堂课谈过自己的心得体会。[1][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学课程的教学也如此。第一堂课是对教师对所讲课程在整体上把握程度的一个检验,要讲好第一堂课实属不易。第一堂课多为绪论课并且会介绍一些基本知识点,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不下工夫去研究,往往觉得空洞,没什么可讲,或者简单带过直接进入后面知识点的详细阐述。这样效果未必好。实际上,第一堂课追求的效果,我们看来应该是通过对课程的总体介绍,讲明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让学生产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它将涉及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学科基础,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应用前景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感受课程的应用前景,同时产生学习这门课程强烈的心理期待,激活学生学习知识的渴望。

具体来说,第一堂课要达到如下目的:1.使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所在学科的学科简史。2.了解该门课程所在学科的学科体系以及该门课程的课程结构及其思维方法,特别是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明确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明确作业规范、答疑、师生互动等内容在内的教学管理模式。简单说,就是为课堂立规矩。4.课程内容的正式讲授,使学生在学习该门知识的同时,产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就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个人的教学体验和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介绍该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所在学科的学科简史

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以《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为例。《数理统计》是统计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它和《概率论》 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二者都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学科,《概率论》研究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基于某个分布来考察其各种性质;《数理统计》则是根据数据(样本)来推断总体(分布等)。为了便于学生快速了解《数理统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分别要用到统计学中的“估计”、“检验”以及“回归”的统计知识来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数理统计的处理对象。合适引例的选取十分重要,引例至少要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要体现时代性,能贴近热点问题,特别抓住学生的兴趣;二是引例的合理解释必须借助这门课程所要阐述的思想和方法。而引例的选取则需要教师的平时积累,注意搜集素材并进行思考和加工。

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简史,可以结合关联学科的发展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来简要阐述,比较重要的节点要提到。比如,针对《数理统计》这么课程而言,其简史应包括:在现代数学尚未形成之前, 早期对国家经济和人口等社会问题的数字描述,可以看作是数理统计的萌芽。随概率论发展,Bernoulli(1654-1705)考查了样本均值的弱大数律,拉普拉斯(1749-1827)研究男子出生比例的近似公式时,首次将数学分析用于概率论[3],为后续数理统计的发展打了好的基础。1832年英国在不列颠科学促进会中附设统计学部。1851年在伦敦成立第一个国际统计组织――国际统计协会。高尔顿(1822-1911)在达尔文《物种起源》问世后,首次使用概率统计的数学方法研究生物科学,明确提出了“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并首次提出统计学中“相关”和“回归”等基本概念。进入 20世纪后,数理统计得到快速发展:(1857-1963)是真正开始生物统计研究的第一人,创办了著名的生物统计学杂志《Biometrika》,Gossett(1876-1937) 1908年对 t-分布的发现,开始了统计学的小样本时代。Fisher(1890-1962)提出了许多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最大似然估计,方差分析和信仰推断法等,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Neyman(1894-1981)和(1895-1980)对假设检验理论的理论构建,使得数理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有了较清晰的脉络。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该学科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在金融、生物医药、公共卫生,工程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该门课程所在学科的学科体系以及课程本身的结构体系,注重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结合简史,介绍学科体系可以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所属的学科体系有较清楚的认识。比如,就《数理统计》而言,它是一门数学学科,前期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等。这样,学生们多数会将前面课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补充复习。通过介绍这门学科体系中《数理统计》的后续课程,如《线性模型》、《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等,可以给自学的学生指明一些学习方向。

有了学科体系的整体轮廓,焦点就转至怎样学习这门课程上。比如,翻开目录,带领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章节和主要内容,明确课程的内部结构。以《数理统计》为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描述性统计简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三、阐明教学管理模式

大学课堂当然不必像中学课堂那样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但是针对当下学生“逃课”,课堂玩手机等不良现象,向学生明确教学管理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十分必要的。

对学生的要求可以直接说明,也可以通过透明平时成绩的评价体系向学生明确。笔者倾向后者。为了让学生抓紧学习这门课程,笔者在向学生明确课程的重要性之后,会通过通俗描述该门课程的内容和学分、课时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通过学生关注的课程考试和平时成绩,笔者在第一次课就明确告诉学生,考前不画范围,重难点都在平时的课堂上讲授、强调,平时成绩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是否缺席,迟到、早退)、学习态度(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课后讨论等情形)、课后作业等。针对诸多学生在课堂上抄作业然后课后提交的现象,笔者要求学生在上课前5分钟上交作业。针对上午的第1节课,为了避免学生迟到现象,笔者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到课堂,当然授课教师也得提前10分钟到。

各个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情况,开展答疑活动,同时开通学生对教师的匿名建议等沟通和反馈,加强教学管理。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规范的言行,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和管理,这对后面的示范特别重要。

四、课程内容的正式讲授

相比较后面的课堂教学,教师对课程第一堂课的课堂教学应该花更多的心血来准备,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使学生对授课教师产生敬畏之心,这对后面的教学工作开展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对于第一堂课知识点的讲授,笔者觉得和后续课堂教学一样,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明确这次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构思如何讲解重难点;在教学手段上,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要了然入心:哪些内容借助多媒体,哪些内容利用板书。如何进行板书设计,什么时候设置课堂提问环节,什么时候组织课堂讨论,哪些知识点的讲授使用启发式教学以及布置哪些课后作业等诸多问题都必须考虑周全。此外,个人觉得和后续课课堂教学相比,还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和前面绪论内容的连接,二是下课前做好下次课堂内容的铺垫。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通过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美”以及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特别是人格魅力,包括发掘学生的优点欣赏他(她)们,也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但作为教师,积极主动去培养和提升自己是必要的。针对第一堂课,教师应尽量展现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和具有特色的谈吐,这也是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昕,张欢.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讲好一堂课[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0(7):78-79.

[2]龚绍文.关于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十个问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6):1-7.

数理统计课程报告范文 第12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科专业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理论抽象,思想方法独特,侧重应用,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技术过程中大量随机现象的统计性规律,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随机事件应对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基础实践的平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做到从确定性思维到随机性思维的转变,而不再局限于基础数学的领域,能接受随机思想和随机观念,能利用这门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的哲学素养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素进行有效挖掘,自然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使学生从中领会到知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真理无限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有限等基本道理,领悟数学的本质;同时对本课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项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建设、国防)和未来发展蓝图中的实际应用加以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国、爱学习。

三、本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点

1.精进专业素养,课程中渗入思政理念

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是从希腊开始的,希腊人最早对世界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神话的、系统的理性看法,且创造了数学语言来表示自然界的规律。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源于水的命题,奠定了西方哲学追究世界本源的感性而抽象的思维体系。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主张数学是理解宇宙奥秘的钥匙,他说“万物皆数”、“数字统治着宇宙”。“解析几何之父”——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近代科学之父”——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说:“宇宙被写在哲学这本书中,而这本书的语言是数学。”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

具体的物理学量和数的概括抽象的数学万事万物的本质及关系哲学。神学的认真导致了哲学诞生,哲学的讨论导致了科学诞生,科学的需求导致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发展导致了对于建立在公理之上的纯粹理念世界的优美,深刻(哲学)和真实(物理)的新一轮讨论。数学不仅是哲学问题的重要来源和根据,而且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环境,数学以其无与伦比的确定性和真理性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_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描述“只有微分学才能使自然科学有可能用数学来不仅仅表明状态,并且也表明过程:运动。”

概率论的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由于随机现象的发生带有不确定性,随机现象发生的条件与结果不具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故教学中通过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随机现象各结果发生的偶然性以及大量重复试验中随机现象所呈现的统计规律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哲学知识引入教学中,使学生理解随机现象的含义,正确把握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本课程通过实例解释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且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化,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概率统计中的数学模型,再用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世界观的理论,也是策略论的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以唯物辩证法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策略。我很重视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素进行有效挖掘,使学生把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精髓,领悟其本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策略已成为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数学策略的激发器,是开启其数学深思和智慧的钥匙。

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唤醒学习的内在动力

向学生推荐了连岳、海蓝博士、张德芬、武志红、曾奇峰等著名心理学者和作家的公众号,这些大咖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我在课堂教学之余提醒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唤醒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在漫漫人生路上不断成长,能更好的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