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报告(实用10篇)

时间:2023-11-06 08:21:01 admin 蝼蚁资料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弱势美元;人民币汇率;法律选择;诱因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贸发展及外汇储备的增加,人民币汇率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指责的目标。从关注人民币汇率政策到关注汇率政策带来的贸易效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到世界贸易组织(WTO),甚至不惜绕过WTO以国内立法的形式径直对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指控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国际法、国际经贸发展及国际关系等不同维度和视野,解析美国现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指向,探讨美国为推行其货币政策的各项法律选择及背后的诱因,以备中国有的放矢,从货币政策和法律选择等层面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

一、政策目标及指向

(一)政策概览

二战之后,美国作为最大受益国于1944年创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元直接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极大地推进了美元的国际化,使美元几乎同黄金处于同等地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和国际储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信贷市场和债主,第三国几乎所有的贸易均以美元作为结算单位。然而,维系该体系必须依仗雄厚的黄金储备和强大的经济力量,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但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又需要以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又会产生长期的贸易逆差。前者,贸易顺差导致各国储备货币不足,引发国际支付手段短缺;后者,贸易逆差将掏空美国黄金储备,引发美元危机。1971年,随着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和国内金融风暴,持续的财政和贸易逆差使美国丧失了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单方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1972年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之下,IMF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史称牙买加体系。该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取消了黄金官价,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

该体系的确立一方面扫清了“固定汇率制”所带来的技术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双挂钩”制度的历史存在,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据IMF统计,截止2015年12月,全球外汇储备已达9万亿美元,美元约为万亿,占比60%以上。美元国际货币中心地位的确立及浮动汇率的合法化,为美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弱势美元”提供了法律保障。所谓“弱势美元”,即美元主动或被动贬值,美元与其他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不断下降。该政策的运作机理表现为:第一,贸易层面,基于国际中心货币同贸易的天然联系,选用一国的货币作为外汇储备,即是间接地选择了贸易伙伴,美元贬值的直接结果是刺激外国的投资和消费,增加贸易出口,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第二,财政层面,美国通过扩大基础货币的发行数量造成美元贬值,不但能够广征铸币税,同时为其庞大的财政支出提供支持,美元贬值的结果是美国外债的市场价值大幅下降,但以美元为外汇储备的贸易伙伴国也随之外汇缩水。

(二)政策目标及指向

在“弱势美元”政策之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刺激投资和消费,美元以贸易顺差的形式流入伙伴国,成为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过剩时,美国又通过向贸易伙伴举国债将美元重新回流美国。实际上,“弱势美元”政策是将其政策运行中产生的经济成本和贸易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在该模式下,美国输出美元,其他国家输出商品;美国累积债务,其他国家累积债权,这就是“弱势美元”政策下以美元特权为支撑的美国举债消费模式。显然,“弱势美元”政策的目标是借由增发基础货币供给造成美元贬值,以增收铸币税、扩大财政支出等手段巩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及攫取他国财富,根本指向为实现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维系其霸权地位。近年来,美国通过要么美元主动贬值要么压迫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的方法推行“弱势美元”政策。该政策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即必然是经济发展强势且同时兼具主要贸易竞争对手和主要的债权国。

典型的如1985年日本的《广场协议》,当时的日本经济极其强势,从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猛增到1980年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同时日本还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以国际收支失衡为由压迫日元升值,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3个月里,美元迅速下跌至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从此进入日本经济的“失落十年”。现今中国面临着同样境遇。在经济发展态势上,据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的贸易统计报告,中国由1948年贸易额占世界迅速蹿升至,贸易额排名由第9位升值第2位,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诸如印度、巴西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在外汇储备上,截止2016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亿美元,是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应当说,“弱势美元”政策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中国,这也是美国近年来在汇率问题上紧盯人民币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推行“弱势美元”政策,巩固其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必将从法律层面为该政策的合理执行寻求正当性理由。

二、选择IMF的法律障碍及诱因

(一)法律障碍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以来,便形成了以IMF、WTO和世界银行为格局的“货币—贸易—金融”三位一体的国际经济体系。其中,汇率的升降问题属于货币领域,虽然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WTO是否在汇率问题上拥有管辖权争论不休,但对IMF拥有无可争辩的管辖权均无异议。美国为施压人民币升值,首先定位在IMF。IMF对汇率问题的规定清晰明了,从规范角度讲,依据《IMF协定》第4条,禁止会员操纵汇率来妨碍国际收支的有效平衡或取得对他国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从制裁角度讲,若会员违反上述规定,IMF将启动磋商程序,通过磋商报告的形式审定该会员是否有操纵汇率的行为。当然,若会员拒不更正,则IMF最严厉的制裁措施为85%总投票权的表决,将该会员驱逐出基金组织。美国近年来一直仰仗IMF第4条,试图通过IMF审查认定_存在“操纵汇率”或汇率“严重偏差”或“人为压低汇率”,借由《中国—第4条磋商报告》(下称《报告》)向_施压,从而实现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的目的。但第4条要求“操纵汇率”必须有妨碍国际收支平衡或取得对他国不公平竞争优势的“目的”,同时对汇率“严重偏差”的认定需要确定汇率均衡点。对于“目的”要素,IMF并无确定标准。同时,人民币与发展中国家货币的汇率均衡点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大难题,此前没有谁分析过。确切地说,IMF倾尽人力、财力、物力数十年来,也无法利用有效的经济模型,横纵向加以比较得出会员“操纵汇率”的有效结论。

(二)法律选择的诱因

就审查结果而言,从近年来IMF公布的《报告》显示,“几位执董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然而许多其他执董不同意工作人员对汇率水平的评估,指出这种评估是基于对经常账户顺差的不确定预测”。IMF对人民币被低估每一年都有所提及,但对中国是否构成币值低估没有给出确定性答案,对中国是否构成操纵汇率更是只字未提。相反,中国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稳中有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呈现持续上扬态势,其累计升值超过21%。截止2016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已升至∶1,已达历史新高。实际上,基于IMF的“软法”性质,并无如WTO一样拥有强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来保障成员的实质诉求,因此退一步讲,即便美国获得了人民币被低估的实质性审查结果,也无法获得任何实际执行的程序性保障。因此,就IMF法律体系自身的属性及法律适用的障碍而言,美国选择利用IMF施压人民币升值,并非意在获取“人民币被低估”的实际审查结果,也不是真正依靠IMF达到“人民币升值”的实际诉求。

选择IMF施压人民币升值,其真实诱因是将本属于国家内部的货币问题多边化,从“国际合作”的层面由外部环境制造舆论压力,化解美国的贸易困境。前者,就日美1985年的《广场协议》而言,是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被迫将日元升值,这种“由外而内”的升值过程本质上是日本在汇率安排上缺乏货币独立性的表现;后者,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家彼此的依赖程度,一国货币政策对他国经济决策和贸易份额的影响日益加深,全球货币政策上的互动、合作、让步和妥协在所难免。美国借由IMF广造舆论压力,联合其他新兴经济体指责人民币汇率问题,反映了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影响力提升的担忧与恐惧。但是,货币领域的国际合作并非一种必然,也不是某些国家的特权,而是依赖于各国共同意愿的行为方式。因此,当国际合作无法有效推进,“软性”法律选择面临法律障碍和无法有效执行,美国必然将视角转至WTO或国内立法,借由争端裁决或单边惩罚,以“正当化”或“矫正”人民币被“严重低估”所带来的政策障碍。

三、选择WTO的法律障碍及诱因

(一)法律障碍论及美国依据

WTO施压人民币升值,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WTO对货币汇率问题是否具有管辖权。这是近年来学者们普遍争论的问题。有学者认为,WTO对外汇问题的规定只限于经常性的国际兑换、支付和转移,而不是解决IMF与WTO在汇率问题的管辖归属及衡量依据,WTO缺乏对汇率的直接规定。应当说,从WTO和IMF各自职能的角度和对协议体系解释的层面分析,这种结论不无道理。但是,WTO法律框架从来都不是关注某一行为本身,而是侧重于某种行为是否产生的贸易效果。第一,从文义自身破解,无论是WTO还是IMF在外汇问题上,均采用了“ex-change”一词来表述。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5条规定各缔约方不得以外汇(exchange)方面的行动妨碍本协定各项意图的实现。IMF第4条对外汇问题的所有规定均采用“exchange”一词,尤其对“操纵汇率”的规定仍然运用该词予以诠释。如果说在WTO的规定中,将该词解释为经常性的国际兑换、支付和转移,而在IMF中又将其解释为汇率,进而认为WTO对汇率问题无管辖权,立论本身恐怕还需要有官方文件的进一步解释或相关成案予以佐证,但现今无论IMF还是WTO均无证可考。第二,WTO倾向于贸易效果,而非行为本身。

官方文件上,早在1981年GATT收支平衡委员会已经做出如下结论:一项政府措施,尽管采用的是货币政策的形式,但却产生了贸易的效果,那么这个措施可以被认为是为了收支平衡而采取的贸易措施。在成案依据上,1982年美国诉加拿大“外国投资审议法”案件中,即便GATT并未对投资问题做过任何规定,但GATT理事会认为投资行为本身产生了贸易效果,由此同意了专家组对案件进行审理。而人民币汇率机制作为货币政策必然产生贸易效果,WTO很有可能将人民币汇率认定为与贸易有关的外汇政策而行使管辖权。在以上立论基础上,若美国选择WTO争端解决机制施压人民币升值。从手段上分类,可分为“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直接手段”即是将人民币汇率的有关争端直接交由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以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对该问题做出的裁决,从而有理有据地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予以制裁。而“间接手段”则是依靠国内立法,以单边的形式将低估的人民币币值作为中国对出口产品的补贴或进口产品的倾销,径直征收反补贴税或反倾销税。

为彻底厘清上述手段的真正意图及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影响,首先需要廓清两个问题:第一,实体性问题上,汇率问题是否构成补贴和倾销?第二,程序性问题上,WTO和IMF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司职如何划分?第一,实体性问题。汇率问题是否构成补贴和倾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构成反补贴和反倾销几乎已经达成共识,且有大量学术成果,在此笔者仅作简要梳理。主要源于:其一,汇率问题之于宏观,不可能对某一类产品施加“专向性”;其二,补贴或倾销特指于某一类产品,而汇率的效果却施加到每一个产品身上,若要美国对进口的每一项产品逐一调查形成证据从而提交争端解决机构予以审查,无疑是天方夜谭。因此,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技术上,美国均无法从争端解决机构那里得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有效裁决。第二,程序性问题。一般来讲,WTO对案件的审理分为事实认定和依法裁决,一般的贸易案件均由专家组负责事实调查和法律审理。而汇率问题有所不同,WTO将事实认定和法律审理做了相分离的技术处理,协调了汇率问题中WTO和IMF的交叉管辖难题。首先,对事实问题的判定,依据GATT第15条的规定,对会员是否具有“操纵汇率”或“汇率偏差”的事实必须依据IMF来判定,而WTO不可越权对货币问题的本身予以调查;其次,依法裁决上,同样依据GATT第15条,争端解决机构必须对IMF的事实判定结果予以认可,并在此基础上审理案件。因此在汇率问题上,争端解决机构的权能仅限于法律审,而没有事实调查权。这实际上是WTO和IMF在创建过程中司职各自领域的国际分工所决定的。

(二)法律选择的诱因

基于上述分析,鉴于汇率问题的“宏观性”同贸易补贴的“专向性”的矛盾和现实难题,争端解决机构很难得出“人民币被低估”的结论。因此无论是直接手段还是间接手段,都无法逾越“实体性”法律问题的障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实体问题虽无异议,但法律程序的不同选择,其结果却大相径庭。直接手段,是以美国直接为程序选择,客观上美国需要面对IMF对事实问题的漫长调查,并且败诉结果几乎已成定局。这种法律选择并无实际效果和意义。事实上,美国自2003年大张旗鼓地指控人民币汇率以来,虽多次声称将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但从未有过任何实质性行动。而间接手段则大不相同,美国是以国内立法绕过WTO而径直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以关税的形式弥补由于人民币币值的“低估”给国内产业带来的损害,美国将诉讼的主动权留给了中国,让中国去面对繁杂的诉讼程序,等待漫长的诉讼结果。事实上,美国近年来一直以国内立法的“间接手段”推行“弱势美元”政策,以2003年《舒默法案》为始,2007年三大针对人民币的汇率法案为风口,直至2011年通过《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时,奥巴马总统坦言“担心该法案违反WTO规定”,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推向高潮。

即便案件败诉的后果已经可以预见,美国仍可以通过争端解决的程序规则,最大化地弥补单边贸易政策带来的利益损失。以史为鉴,在2002年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中,案件虽然败诉,但美国却利用程序漏洞获得了巨大利益。第一,争端解决机制的执行制度中没有“诉讼保全”措施。美国可以一边官司缠身,一边从容地调节国内产业结构,漫长的案件审理过程已经为美国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对本国钢铁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第二,争端解决机制中期限的“弹性”规定。专家组在实践中的审理期限往往大大超出协定的规定,几乎所有案件从专家组成立到最后裁决执行几乎都要2年时间,正如有学者所言:“WTO争端解决不以是否有绝对把握为前提,而应以是否值得为考量”。第三,“不溯及既往”的争端解决原则。只要败诉方改变了其错误的贸易做法,WTO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WTO“就事论事”的评价并不影响败诉后美国在世贸组织的一切权益。同时,美国采用“间接手段”也不仅仅体现在运用程序规则的技巧上,诉讼经验和应诉能力同样实力非凡。自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以来,截止2016年7月,美国共涉诉235件(不包括第三方),其中作为被诉方126件;而中国共有47件(不包括第三方),作为原告仅有13件。通过案件的锤炼,美国已经造就了一大批谙熟WTO规则,精钻争端解决机制的人才;而中国在钢铁案中作为原告竟然聘请的还是美国律师。

应当说,近年来美国以“间接手段”,通过国内立法径直对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推行“弱美元”政策之时,已经预见到了在WTO法律体系中争诉的可能、败诉的结果,但其利用“程序规则”足以对中国国内产业,尤其是出口产业结构造成巨大影响。中国出口产业受损的同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局面自然好转,这才是美国舍弃IMF而选择WTO法律体系,并借由“诉讼程序用尽”以推行“弱势美元”政策的真正诱因。实际上,贸易纠纷的背后是智慧的博弈、利益的争夺,胜诉方通过执行所获得的“矫正利益”根本无法“填平”原始利益,金钱损失也许可以计算,但胜诉方国内产业结构性失衡的损失则无法衡量,更无法弥补。认清美国货币政策法律选择的真实诱因,有助于中国有的放矢,从货币政策和法律选择等层面做出针对性的应对。

参考文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年报[EB/OL].[2016-07-19]

[2]颜海燕.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汇率[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6).

[3]何合正弘.日本汇率政策对人民币的经验与教训[J].国际金融研究,2004(10).

[4]韩立余.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制度的完善与中国的对策[J].法学家,2010(2).

[5]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储备数据[EB/OL].

[6]张五常.货币战略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397.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_2011年第4条磋商[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别报告第11/92号。

[8]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货币统计概览[EB/OL].

[9]管荣.论WTO对人民币汇率争端的管辖权[J].法制研究,2009(2).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2篇

今天,学校老师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沦,对于掌握形势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势是变化的,但在一个时期内,形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如当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等,在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都是相对稳定的,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构成基本形势的框架。

热点问题是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有时形势(尤其是国际形势)受偶然性囚素影明而发生突然性的较大变化,由这种变化引发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热点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业然也遵循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和总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时问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_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处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抓住机会。但是我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第二,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的怪圈子。所以要从根本改变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符合国际形势趋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最新范文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3篇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起了“___”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潜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最后,我想说,学校开《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4篇

这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把人员定编设岗和分流与改革人事制度结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为全体干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我非常拥护,并积极参与竞争。综合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员尤其是领导难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综合处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特别是要熟悉该处室的工作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我认为我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

优势在于:

(一)熟悉并掌握综合处找作,对综合处的工作职责、职能、工作范围熟悉,具备担任综合处处长的能力。我自1986年以来,从事经济信息、经济形势分析研究,从1995年以来负责年度计划编制、计划报告的起草汇总等工作,从1993年——2000年向人代会提交的所有计划报告、一至七月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都是由我起草、汇总上报的,并通过人代会审议。我熟悉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和趋势。

(二)抓学习,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地搞好各项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与业务相关的各项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虽然综合处的工作很清苦,但掌握的情况多、知识面广,对人的锻炼大,我热爱这个工作,同时,我具备了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的综合能力,在综合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做好综合处工作的经验。在综合处担任副处长职务五年多,熟悉综合处的职责、职能和工作范围,具备了应有的决策能力、办事能力和解决复杂疑难、突发事件的能力。

能按公文规范和领导的要求,起草各类公文、文件、重要报告、调研报告,做到思路清晰,文字通畅,表达准确。从1990年以来同直负责或参与起草、汇总每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计委上报和各种重要报告、重要文件。

(四)具有较好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本处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带头到处内同志的支持和信赖。

二、怎样才能当好综合处处长

(一)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

1.政治引导作用.在思想上、政治上与_保持一致,遵纪守法,从严治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在处内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

2.业务上的中坚作用。精通本职业务,熟悉全处业务,了解全委业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调研综合能力、运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才能搞好综合处的工作。

3.表率作用。加强党性修养,务实创新,勤奋敬业。

4.学习上的带头人。综合处是计委加强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处室和窗口之一,必须刻苦钻研各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团结和带领全处共同开展工作。实行民主协商,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与副处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团结、民主的领导班子,关心全处每一位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确保全处统一、高效、灵活、协调运转。

三、结合职能,谈谈在此职位上的设想和打算

(一)有计划、高质量地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处和经济调节处的经常性工作。包括组织、汇总编制全省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和研究全省社会资金平衡,负责好企业债券、基本建设专用基金、投资项目贴息资金的管理等。

(二)想在事、抓大事,当好参谋。所谓大事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抓住重大的财政金融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如:实施扩大投资需求的财政政策,对全省投资、消费、生产、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见解、思路和建议。

(三)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加强对年度计划、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研究,增强年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每个季度都要提出具有一定质量和水平的形势分析报告。

(四)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开拓新业务。大力发掘新的业务工作,如扩大投融资渠道的研究、改进企业债券管理、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等。

(五)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六)虚实结合,以实促虚。加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政策措施的研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务虚上有所作为,才能夺务创新开拓方面找到突破点和切入点,通过加强务虚,可以为务实提供思路和政府支持,积极和务实反过来又可以为务虚提供基础,检验务虚成果。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5篇

不知觉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已有两年了,通过这两年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蒋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有必要。因为,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6篇

[关键词]新常态;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制度;三元悖论;外汇储备

[DOI]

1 引 言

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的经济稳定增长,GDP增长率接近10%;反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则稳定在3%左右。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中国已经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随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也越加复杂化。而且,中国以前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需求的“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当时的中国产业发展极不均衡,劳动力严重过剩,通过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就业,得到可观的人口红利。如今劳动力剩余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存在很少。

在新常态下,如果经济发展的重心还停留在需求侧,已经不符合新的经济形势,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虽然英镑、欧元在国际贸易中有重要作用,但是美元仍然是国际交易时最常用的支付货币。中国需要不断买进外汇使人民币贬值,这样可以促进境内的外商投资以及出口,是一种“弱势货币政策”。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执行的却是“弱势货币政策”,与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符。必须使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更大程度上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同时在国际经济中发挥作用。人民币是“非国际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完成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又与汇率制度息息相关。

2 汇率与汇率制度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e为名义汇率,代表用本币表示的一单位外币的价格。实际汇率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实际汇率=eP~/P。国内商品用本币计价为P,外国商品的价格P~用外国货币表示。如果满足P=eP~,这种关系被称为购买力平价,也被称为一价定律。表明用本币表示的价格在国外和国内是一样的。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又可以分为几个类型,但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措施将汇率固定在某个具体的数值上;浮动汇率制是指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干涉外汇市场,让汇率自由浮动。

(1)固定汇率制。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小型经济开放模型。假O固定汇率制下,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中央银行会采取措施使汇率保持在这个数值上。

图1 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中的货币市场

如图1所示,汇率是固定的,此时可以确定货币的供给量M。如果均衡汇率有上升的趋势,则政府会卖出外币,使本币升值;如果汇率有下降的趋势,会导致本币升值,政府应该买进外币,使本币降值。

(2)浮动汇率制。在该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不会采取措施去影响汇率,而是让汇率随着外汇市场的买进和卖出自由浮动。

图2 浮动汇率制下开放经济中的货币市场

如图2所示,在浮动汇率制下,给定购买力平价关系,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相交,交点的纵坐标即为均衡时的汇率。

(3)汇率制度的差异。通过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开放经济中的货币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均衡汇率的决定过程是不同的。此外,与浮动汇率制不同的是,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更容易控制汇率的波动,保持本国汇率的稳定。

3 “三元悖论”的启示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论断,即“三元悖论”。“三元悖论”表明:固定汇率制度、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者之间,最多只能完成两个目标(如图3所示)。

图3 “三元悖论”示意

当然,“三元悖论”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应用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三个目标之间并不一定是只能存在两个目标(也就是两个角点),也有可能是取得角点之间的某些值。对此,已经有学者有详细的研究,如易纲的“扩展三元假说”,本文在此不做赘述。虽然“三元悖论”有其限制条件和局限性,我们却可以从“三元悖论”中得到一些启示:要想使得资本能自由流动,并且货币政策能独立,应该舍弃固定汇率制,而采取浮动汇率制。

4 中国的汇率制度及改革的必要性

汇率制度的变化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各国不再是全部采用固定汇率制。在如今的“牙买加体系”下,世界各国可以选择采用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但是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或经济力量薄弱的国家采用的多为固定汇率制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或者固定的区间内,这样可以降低来自国际上的经济风险。而发达国家或经济大国多采用浮动汇率制,发达国家的经济力量强大,市场和政策完善,能够更有效地抵御风险。相对于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货币政策更加独立自主以及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等。

中国的汇率制度与外汇储备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个制度让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果汇率因为市场的力量有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中央银行会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美元来维持汇率,所以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固定汇率制。中央银行必须不断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储备,达到使人民币贬值的目的,来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需要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图4 1986―2014年外汇储备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7篇

2008年,在商务部党组和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商务财务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大政策研究与协调力度,强化资金统筹配置与科学管理,积极创新体制与机制,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密切跟踪形势,调查研究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商务财务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密切跟踪宏观形势发展,加强重点专题与政策措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对指导和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宏观政策研究的指导性。2008年以来,财务司加强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出口退税等重点问题的研究,全年共上报专题调研报告与文章20余篇,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益支持。根据出口收汇风险变化情况,两次下发工作通知,指导地方与企业规避与防范风险。进一步完善重点联系企业财务信息统计调查制度,动态分析出口企业利润水平和出口成本状况,形成了具有商务财务特色的指标体系。

注重商务运行分析的实效性。2008年以来,各地商务财务部门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把握商务运行情况,上报了很多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如宁波充分利用重点联系企业财务信息统计系统,定期分析企业利润水平和出口成本状况,并针对外贸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开展专题调研,直接推动了该市“外贸保稳促调政策”的研究出台。同时,我们尝试通过课题委托等形式,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影响商务全局的重大课题,委托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牵头研究,目前辽宁、上海、江苏和广东均高质量地提交了课题报告,有关观点和建议已被相关部门研究采纳。

(二)及时调整政策,商务促进体系更加完善。2008年,我国商务工作形势跌宕起伏,特别是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造成连锁反应,国内外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为积极应对危机影响,我们及时调整政策取向,加快完善商务促进政策,为保持外贸和国内消费的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进出口税收政策的促进作用。2007年12月以来,根据国际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形势发展,我们取消了部分原粮及其制品、植物油的出口退税。2008年8月份以来,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及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会同有关部门5次调整了部分产品的退税率,综合退税率上调了约2个百分点。同时,我们还会同_关税税则委员会,研究提出部分产品进出口关税调整方案,目前我国进口关税总体水平为。

果断调整完善金融外汇政策。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放缓,为企业增强信心、扩大出口,创造了稳定汇率环境。为妥善应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7月,我们配合_、_出台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12月,根据国际资本流动变化情况,我们又会同_将企业出口预收货款可收汇额和进口延期付汇基础比例,从10%提高到25%。

(三)统筹资金配置,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我们坚持用公共财政理论指导资金配置,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加强财务管理,及时调整资金使用方向,继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统一”管理取得初步成效。2007年底,我司提出加强基金归口管理、完善“四统一”的意见,要求各地商务财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统一组织业务部门协商同级财政部门,统一牵头报送资金使用情况,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四统一”工作,及时上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使用情况季报。河南、安徽、宁夏、大连等地利用“四统一”工作,促进了资金管理与业务工作的和谐发展,理顺了商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协作关系;四川通过试行网上项目申报,增强资金统筹能力,提高项目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

资金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是资金有序使用的重要保障。2008年,我们加快完善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与财政部联合下发重点工作资金通知10个,修订出台资金管理办法4个,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商务促进政策制度体系。各地也结合地方商务实际,陆续完善出台了一批管理办法。

重点项目资金得到有效保障。为适应商务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08年我们及时调整完善了商务促进资金使用方向,加大对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城乡流通环境、推动境外资源开发、促进商务协调发展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各地也积极调整完善商务促进资金使用方向,结合地方特点研究出台了一些扶持措施,对下一步我们完善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如江西、重庆等内陆省市对地方港口、码头和航线建设给予支持,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湖南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对本省确定的10个重点县和10个试点县建设给予支持。

财务监管能力得到增强。2008年,我们按照部党组批准的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以审计促规范,以规范保平安”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审计任务。我们加快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审计机制,召开了2008年度商务部审计工作会议,建立了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加大对经常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力度,全年共对33个单位和项目进行内部审计,督促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增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当前商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将继续向纵深发展,我国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国内市场特别是消费需求可能持续低迷调整,商务“保增长”任务将更为艰巨,商务工作将面临多年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商务财务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商务部党组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保持商务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上来,在转变职能、转变机制和转变作风上下功夫。主要来看:

一是调查研究要更加注重广度与深度。面对2009年严峻复杂的形势,商务财务部门必须努力保持系统良好的工作传统,更加注重形势判断和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形势分析对政策研究工作的指导。要增强研究分析工作的实效性,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多下功夫,及早判断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地区和行业发展面临的苗头性问题。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积极研究提出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切实做到“运行分析科学、形势判断准确、调查研究有效”。

二是政策调整要更加注重落实与创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是我们积极应对危机影响、保持商务工作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2009年商务事业面临的形势,近年来前所未有;商务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更不能因循守旧、亦步亦趋。要保证中央的各项促进政策,一竿子插到底,执行不打折扣,落实不讲条件。要充分地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善于开拓视野,突破常规思维,加大政策力度,务求通过创新,取得工作实效。

三是资金管理要更加注重精细与效益。资金配置和管理是商务财务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2009年,我们的责任很大,需要我们谨慎管理,在管理的精细化上下功夫,加快整合共享信息资源,继续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财务控制水平,将财务管理延伸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与环节。同时,应当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坚决杜绝各种挪用、截流现象,切实将每一分资金用到实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机制建设要更加注重科学与长效。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事业的科学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协作机制和人才培养体制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下一步关键是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在长效发展上多下功夫。一要全面分析现行的工作机制与办法,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要加快研究完善;凡是不利于当前保增长目标的,要加快清理整顿,确保各种工作机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要全面研究机制长效发展的保障措施,对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机制与办法,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避免走弯路、走岔路。

三、2009年商务系统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商务财务部门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紧紧围绕“保增长”目标,狠抓形势跟踪分析与政策落实。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商务发展形势。加强对全球金融危机演化和影响的研究分析工作,重点是跟踪分析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对我国的影响;总结并借鉴主要经济体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外经贸运行形势的调查研究,继续完善重点联系企业财务信息统计调查制度,提高上报数据的质量与水平。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出台的各项促进政策的实施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行业或地区调控的意见建议。同时,根据商务形势的发展变化,继续研究出台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保增长”目标实现。

二是加快政策清理,创造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根据中央关于“保增长、促发展”的精神,各地商务财务部门要抓紧清理妨碍“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对前期出台或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的财税、金融等不符合当前商务“保增长”要求的政策措施,要立即停止执行,或者加快调整完善。同时,各地要全面汇总清理地方外贸促进政策法规和制度,对一些容易导致反倾销、反补贴诉讼、直接与出口挂钩的奖励和补贴政策,要加快修订、及时完善、确保规范,努力保证各项政策不违背世贸规则,为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抓紧政策落实,确保政策实施取得实效。国家对今年内贸流通工作进行了安排。我们将协调财政部安排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确定资金管理办法和分配方案。2009年,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转向资金主要支持“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和“双百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支持“双进工程”、早餐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放心肉”服务体系、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应急商品商业代储体系和二手车回收交易体系建设;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商贸企业贷款担保费用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费补助。

国家对今年外贸保增长工作进行了部署。商务财务部门将牵头做好以下7项工作:一要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二要加大中央外贸发展基金调节力度。三要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四要改善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条件。五要健全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机制。六要加快推进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七要完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上述7项工作,我们已经作出了具体工作安排,争取在今年一季度研究出台一批政策,在上半年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国家还批复同意了2009年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决定将北京、天津、上海等20个城市列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将从税收优惠、培训费用、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外汇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加快发展。

(二)突出保障重点,狠抓商务促进资金的科学配置。

2009年,商务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共财政和商务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各项财政支持资金的科学配置。同时,要规范资金管理,加强追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沟通交流,狠抓协作机制的建立完善。

有效的协作机制是我们做好商务财务工作的有力保障。2009年,商务财务部门要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沟通,形成支持商务发展的政策合力;同时要加强商务部与地方商务部门的交流互动,形成商务财务工作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

继续保持部门协作的良好工作局面。充分发挥财务部门作为商务政策协调牵头单位的作用,重点加强与财政、税务、银行、海关、外汇等部门的工作联系沟通,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机制,研究和推动出台促进商务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立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各地出台的商务促进政策,积极推广地方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各地商务财务系统的协作与沟通,定期召开商务财务工作片会,沟通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体会,研究政策建议。继续办好《财务工作简报》,拓展简报功能,调动地方参与的积极性,建成商务财务工作上下交流的有效平台。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网站,增强网站信息交流功能。

(四)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狠抓资金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建设。

2009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规范、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平台,加强制度建设和财务分析,不断提高财务资金管理与服务水平。

完善商务促进资金管理。今年我们初步考虑,将资金主要切块分配到地方使用,原则上不预留资金。资金划分后,各地商务财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商务部、财政部有关要求,制定本地工作方案,抓好切块资金管理,确实保证专款专用。同时,各地要积极用好中央的资金政策,努力争取地方配套资金,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动态分析和监督检查,积极探索对财政资金的量化评估和绩效考评工作。2009年,_高度关注商务“保增长”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支出审计,加大对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提高财务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形成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系统集成的财务管理平台。继续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财务控制水平,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加快建立全面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定期跟踪分析财政资金使用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对领导决策的支持作用。

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2009年,要按照“依法行政,科学管理,保障重点,勤俭节约”的要求,保障重点、兼顾一般,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项目的资金集中度,优先保证日常刚性支出,重点支持商务重点工作及公共服务事业,避免无实效项目占用资金、浪费资源。同时,要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对列入政府采购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提高集中采购效益。

(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2009年,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系统内部建设,重点抓好干部队伍培养,努力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与促进各项工作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经常性党建工作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8篇

纵观2009年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以贸易加权的名义有效汇率来看,多数货币的汇率在2009年几乎重新回到了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美元在大幅上涨后再次向2008年中的低位靠近,尽管年末略有反弹,但下跌趋势并未改变;欧元和瑞士法郎距离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日元无奈地持续上涨,截至2010年1月,其名义有效汇率已比危机前高出24%;只有英镑因为本身金融体系存在重大问题,为挽救金融体系和经济,政府大量的赤字和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几乎使得英镑维持在下跌的趋势中,2010年1月时,其名义有效汇率已比危机前下跌13%。实际上,如果不是美元充当避险资产的影响,美元汇率应与英镑有相似的走势,这也意味着目前美元的跌幅并未到位,尚不足缓解美国本身的问题。

商品货币汇率是2009年涨幅最大的品种。其汇率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相近,显现出极高的波动性,2009年3月原油价格启稳回升后商品货币也开始了趋势性反弹,以名义有效汇率来看,2010年1月较2009年3月,澳元与巴西雷亚尔反弹了近25%,新西兰元和南非兰特也反弹了20%以上,加元反弹16%,挪威克朗和俄罗斯卢布也较低点反弹了近10%。

若3月份澳央行未能如期升息。澳元可能会再次急剧走跌

但是,澳元在2010年1月创出的16个月新高之后,便出现了新一轮的下跌走势,尤其是2010年2月2日,澳洲联储宣布,决定维持指标现金利率在%的水平不变之后,澳元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其中2月4日当天跌幅达%,创2010年以来单日跌幅之最,而2月5日的汇价创下近三个多月新低。自2009年10月开始,澳大利亚央行曾连续3次升息(1月无货币政策会议);在此次会议之前,由于经济数据的强劲以及2009年第四季度基础通胀率维持在目标区间之上,市场对加息概率的预期达到近80%,且彭博新闻社调查所有20位经济专家均预测升息个百分点。因此,这一决策的确让市场始料未及,澳元随之大幅贬值。

作为一个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在基础通胀率仍维持在目标区间之上时却停止加息,的确值得意外。但是,如果考虑到当前澳大利亚经济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暂停升息步伐的决策无可厚非。应该说,此次货币政策决策是澳联储在判断通胀可控基础之上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一)近期全球避险需求的上升

自2009年12月以来,发生了一连串事件―一迪拜事件、希腊政府信用危机,南欧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一些国家也由于政府赤字过高而广受关注,日本评级展望亦遭调降,风险上扬;再加上奥巴马政府提出一系列措施限制大型银行的经营范围及规模,并要求美国50家金融机构在未来10年内偿付此次危机中政府约千亿美元的救市成本,且几家大型美国金融机构四季度季报表现不佳……经济恢复和金融市场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新生风险因素,市场对于未来央行的紧缩进程有所调整,鸽派声音增强,美元汇率上扬,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较去年底发生了较大转变。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形势下,澳大利亚央行选择观望的成本要远远小于继续加息,从这个角度而言,此次维持利率不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商品市场出现疲弱迹象

澳大利亚出口商品约85%由铁矿石、煤和铜组成,因此大宗商品价格如果逆转涨势,对澳大利亚经济和澳元的打击将会十分明显。而事实上,从包含了22种基础商品的CRM指数的走势来看,1月以来出现了大幅回落,其中包括了澳大利亚几乎全部的出口商品。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先行指标,受到铁矿石需求的影响更为显著,该指数也在近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进一步确认商品市场近期的疲弱态势,为澳大利亚刚刚开始收窄的贸易逆差蒙上阴影,从而也为澳大利亚本次的不加息决策做出了部分“贡献”。

(三)中国因素的影响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进口和出口都居榜首,且各占1/10左右;在2009年7月至11月期间,中国吸收了澳大利亚逾五分之一的出口,其中铁矿石的影响力十分突出。因此,危机以来,澳大利亚央行多次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中国,本次利率决策公布后发表的声明中再次提到:“_目前正寻求减弱对本国经济的刺激力度……”可见,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日益上升,并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中国需求的拉动下,澳大利亚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经济未经历衰退,仅在2008年第四季度负增长一个季度后即出现反弹;另一方面,如果中国有风吹草动,特别是进口需求出现下降,澳大利亚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近期中国央票收益率上行、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以及对于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控制倾向等都引起了澳大利亚业界的广泛关注,也是此次货币政策维持不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澳大利亚是2009年中唯一一家连续三次加息的央行,在抑制通胀和通胀预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形成了一些冲击,主要体现在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上:

1从信心角度看,根据澳大利亚国民银行2月份公布的报告,12月份企业信心降至6个月来最低,显示央行之前的加息行动正在打击企业信心。

2从制造业情况看,澳大利亚12月份制造业5个月以来首次萎缩,特别是企业报告新订单下降。制造业表现指数较11月份下降点至。读数低于50显示制造业正在萎缩,也显示出近期的复苏仍不完善。

3从就业市场看,澳新银行(ANZ)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澳大利亚1月报纸和互联网招聘广告数量大幅下跌,结束此前强劲增长势头,可能意味着近期就业快速上升的趋势将暂停脚步。

4从抵押贷款隋况看,10月、11月和12月的连续升息决定,正在压制抵押贷款市场。在澳大利亚房贷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澳大利亚金融集团(AustralianFi-/lan(3~Group Ltd.)称,该集团1月份发放亿澳元的抵押房贷,较去年同期下降19%,并创5年低点。预计之前的3次升息将居民平均每月抵押贷款还款额提高了至少150澳元。

考虑到其他主要央行加息预期在近期的下降,澳央行的利率决策方向尚未发生“转折”,而是遇到了“波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预计澳央行加息的步伐将较预期放慢,其间观望的次数会多一些。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9篇

一、中行优汇通涉嫌_事件分析

去年7月央视报道,中国银行优汇通业务涉嫌规避国家外汇管制,协助客户_和向海外转移资产,有银行和中介协助客户造假_现象。中行迅速对_问题予以否认,并对业务合规性进行了解释说明,还停办业务应对负面社会影响。纵观双方争议焦点,在于优汇通是助长非法资本流出的银行逐利行为,还是需要社会理解的金融创新产品。

从专业角度看,有关_和违规指责有些牵强。因其产品设计主旨善意,是为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监管报备和操作制度体系健全,而且反_是银行基本从业原则,有内外筛查系统多重监控,至于是否有员工违规操作,造成_印象则有待调查。其次作为新型跨境人民币业务,主管部门为人民银行,监管模式有别于传统外汇管理,业务交叉管理规定有冲突可能,并非蓄意绕开外汇监管。另外,满足个人合法对外投资需求,推进资本项目审慎渐进开放,也是监管部门和银行进行该业务试点的初衷所在。

外汇是金融改革前沿,政策和市场变化快,产品创新也快,优汇通事件就反映出外汇业务政策性偏强,新产品推广更宜谨慎操作。中行外汇经营管理经验丰富,该项新业务试点却成新闻焦点,基层银行操作中制度执行不严、新产品宣传不当甚至误用滥用、媒体应对经验不足,都可能是引发外界质疑的重要诱因。

二、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分析

去年6月媒体报道,青岛企业以仓单重复质押方式,从多家银行骗取融资贷款,涉案金额估计160亿,当地十余家中资银行都有波及,多家外资银行也身陷其中,并称少数银行人员有放纵甚至参与配合造假行为。该事件反映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法分子蓄意欺诈、银行经营管理执行有漏洞等,都可能导致歪嘴的和尚念歪经,正常金融产品被异化为欺诈工具。

虽然对外经贸往来形式多样,但银行外汇经营有明确的尽职审慎要求,要对各类可能外汇欺诈有警惕性,业务背景真实合法性审核决不可流于形式。涉案企业曾是当地名优企业,也说明外汇客户动态管理宜更严格,基层行如为拉存款和放贷款而盲目从众,随意降低业务执行标准,只重眼前短期利益,疏于必要风险管理,终将导致风险积聚失控而爆发重大风险。

三、基层银行外汇合规发展对策

基层行外汇经营操作一直是管理难点,客观上外汇业务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强,而且基层行普遍人员少流动快,专业知识与操作经验不足,对业务理解应用难免不深入,主观上利益吸引和考核压力下,容易有大胆激进或畏难情绪。因此管理行有效指导监督和基层行自觉自警,是业务合规稳健发展的关键。作为基层行应立足实际,从以下方面积极应对:

(一)正视复杂外汇政策与市场形势,牢记银行外汇展业三原则

外汇经营环境错综变幻,管理政策与市场行情快速变化,客户对政策和市场信号高度敏感,外汇欺诈手法隐蔽多样,套利_等非法跨境资金流动、虚假贸易融资时有发生。基层银行要准确判断业务机会,避免和化解业务风险,必须贯彻“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合理尽责”展业三原则,有所不为有所为,坚守风险底线,坚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大方向。

(二)把握银行外汇业务及产品特点,提高综合素质练好内功

外汇营销操作、风险防控等与常规人民币差别大,要遵循细致独特制度规定及国际惯例,总体上对知识技能有较高要求。其监管审批报备有明细时限,业务准入标准动态变化,汇利率与国际市场同步波动,更强调业务处理及时高效。而且外汇产品种类丰富,有结构复杂化、本外币融合化、服务纵深化特点,涉及本外币综合服务。基层网点虽不必达到相当专业深度,但积累一定业务素养对日常营销服务必然大有助益。

(三)重视团队配合和内外沟通宣传,注意合适的产品给合适的客户

近年国家力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尺度难把握甚至矛盾情况难以避免,银行对客户深度了解、业务背景判断还面临不少难点,基层银行经验少业务杂,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经办操作更易浮于表面,迫切需要专业部门的指导把关。为避免可能业务争议纠纷,宜高度重视行内协作及与监管部门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客户是银行业务之源和成败关键,基层优势在于最贴近市场,观察细致真切,沟通便捷灵活,因此要扬长避短,强化外汇客户维护管理,注意产品宣传适度审慎,充分提示潜在风险,坚持长期合作互利共赢。

(四)关注国家外汇监管改革变化,加强政策理解与制度执行主动性

随着外汇监管由直接向间接转化,政策标准趋于宽泛,电子监管日益强化,多部门政策协调联合监管体系正在形成。监管模式变革导致银行增加了大量事前事后工作,合规性审核从表面形式相符到实质性一致真实,尤其银行与监管系统数据直联后,违规行为暴露更迅速明显,银行和企业一旦列入负面清单,严重影响后续业务发展。因此经办行要较以前更细致谨慎处理业务,充分了解政策和业务风险,认真落实制度规定,努力寻求客户、管理行和监管部门的合作理解,珍惜和保持良好资信声誉。

(五)提高外汇业务宣传培训效率,发挥在业务流程再造与激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国家在外汇领域新政频出,废止外管政策多达700多项,数据系统也不时升级,基层虽然身处政策应用第一线,但客户和产品面有限,如何切实提高宣传培训效果,搭建政策操作即时查询互动平台,需要基层和管理行的共同努力。在市场快速发展与客户高效需求压力下,基层银行应增强参与意识,及时总结反馈最新实践情况,包括疑难与瓶颈问题,主动呼吁管理行后续优化改进,形成上下级行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

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10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商业银行 票据市场 票据利率

一、2010年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预测

受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提振和国际金融市场环境趋好的有利影响,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加快,宏观经济向好回升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延续执行和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将有助于保障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同时将通货膨胀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一)整体经济增长确定回升态势,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2010年,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增长良好发展态势的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多。第一,随着主要经济体逐步步入复苏,2009年10月份,我国出口增长扭转了危机以来的负增长局面,预期2010年出口增速将延续回暖,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将有所增强;第二, 2009年中央经济振兴确定的在建投资项目对各个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在2010年将显现出更大的成效,并且大量在建基本建设工程的后续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积极推动力。第三,中央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力度,2010年,国内消费将替代政府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有效降低了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2010年,货币信贷增速回落和央行加大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将使得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通货膨胀将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障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流动性适当

2010年,货币信贷增速与2009年相比将有明显回落。但2009年以来,众多大型在建工程和基建项目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必要的后续资金支持,使得2010年的新增贷款必须维持合理的规模。因此,可以合理推论:2010年货币信贷将保持合理增长,更体现货币政策的适度性。

从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看,2010年信贷增速下降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在有限范围之内,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将保证金融市场流动性适当充沛,并且2010年外汇占款在货币供应方面的贡献将有所上升。

同时,2009年以来存款活期化趋势愈发明显,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在2009年9月份超过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并连续刷新历史高点(即M1和M2增速倒“剪刀差”现象)。预计这一情况或将在2010年持续,这一现象表明市场流动性仍处于适度宽裕状态。主要理由是,从历史数据看,在流动性宽裕的2006年,M1和M2增速倒呈现的“剪刀差”现象在2007年央行逐步采取从紧货币政策后才扭转。

(三)央行可能增强货币政策微调力度或适时调整

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但为了应对潜在的通胀风险,央行也将会根据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适度微调。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政策微调的频率和力度均较以前有所增强,其灵活性也在凸显。2009年下半年,央行共发行央行票据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860亿元;并且,央行于7月初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以优化操作期限结构。2009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取得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管理流动性和保证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固回升的良好效果。2010年,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的主要方式,并且央行将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在频率和力度上加强其灵活性。

2010年,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央行将会慎重采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刚性政策。但如果银行信贷投放数量或节奏偏离央行信贷调控目标,或者通货膨胀风险加大,以及在经济复苏势头不可逆转或在面临国际金融环境较大影响时,不排除央行会进行适时调整。

二、2010年票据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和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将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仍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中国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提供有利因素:

其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信贷规模短期内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从而促使2010年银行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更体现货币政策的适度性。

其二,在央行延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2010年银监会将加强资本监管,这强化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意识,资本金相对不充足的中小银行将更多地选择表外项目中的银行承兑业务,有利于扩大票源和活跃市场交易。

其三,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延续执行期间,虽然央行将加大动态微调来引导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但预计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和频度均有限,这使得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金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

(二)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挑战

自2009年年中起,央行已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运用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引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从而使得票据市场融资规模出现回落。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也进一步释放出加大政策微调的信号。从2009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对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影响分析,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的加大将为银行票据业务的开展带来以下两方面的挑战:

第一,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目的是管控市场流动性,引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这必然促使银行减少票据资产资金配置,使得票据市场仍可能维持回落调整态势。

第二,央行货币政策微调主要是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其市场化的利率交易方式必然会参考SHIBOR在内的主要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当前,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因素复杂且预测难度较大,从而为银行票据交易利率的定价带来挑战,票据业务市场风险加大。

(三)开展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客观需要

2009年,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超常规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冲击,为我国经济复苏发挥了无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2010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生产,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关键。2010年,票据业务仍将是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银行角度看,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当宽裕和宏观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危机风险的环境下,银行开展票据业务能够在增加信贷投放效益的同时控制风险,从而增强盈利。就企业而言,资金成本较低、办理手续相对便捷、流通转让市场宽广和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等优良特性的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获得低成本资金的较好选择。事实上,2009年票据融资的超常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为票据市场带来重大创新机遇和业务发展挑战

2009年10月28日,由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顺利建成并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迈入了电子商业汇票交易新时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登记、存储、转发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行为相关服务,并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和商业汇票公开报价服务的综合性业务处理平台。

相对纸质票据而言,电子票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之处:一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革新商业汇票的操作模式;二是将财务公司定位为票据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扩大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三是将电子商业汇票的最长付款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年;四是明确了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以及赎回的操作方式;五是在票据融资交易和票据结清业务中,引入了票款对付(DVP)方式。电子票据在上述方面的创新必将为票据市场发展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深远影响,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一体化建设,票据市场产品创新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利率定价能力的提升。

2010年是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投产运行的第一年,其诸多创新必将为票据市场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带来挑战。

三、2010年票据市场发展展望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和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因素复杂多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互交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根据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票据市场发展状况,预计2010年票据市场运行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票据市场或受政策影响延续调整,波动性增强

从2009年票据融资规模变化情况看,先后经历了一季度的迅猛增加、二季度的增速放缓和下半年以来的规模下降三个阶段。同时,上半年票据承兑量和贴现量较下半年更为活跃。从客观上说,票据融资规模在经历了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的超常规发展后于2009年下半年出现调整回落。

2010年,央行在延续适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将加大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并可能会适时传达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年内,预计央行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可能会采取调整准备金率和上调存贷款利率等手段对货币政策进行力度更大的调整,但国际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央行货币政策即使有调整,但仍然要兼顾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带来的消极影响,力度将会有限。因此,作为极易受货币政策影响的票据市场,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会相应做适应性调整,商业银行在揣测央行货币政策动向中对票据业务会采取较为谨慎的经营策略,并加大票据业务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作用,从而增强了票据融资规模波动的可能性。

(二)票据市场供需均衡性更趋合理,回购式交易将有所上升

2009年,票据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表明(此处数据不考虑年初1月和年末12月),2009年2月至6月,代表买方意愿的买断和逆回购的报价总金额合计为31900亿元,是同期代表卖方意愿的卖断和正回购的报价总金额14968亿元的倍。其中,买断报价总金额合计为20478亿元,逆回购报价总金额11422亿元,分别占买方报价的和,代表市场买卖力量对比的买断卖断报价金额比为。下半年,票据市场买方意愿随着票据贴现余额增速放缓出现减弱,主要表现为买断票据报价金额连续下降。2009年7月至11月,买断和逆回购报价金额合计为亿元,其中,买断票据报价金额为10309亿元,只相当于2月至6月买断报价金额的,占买方报价金额的,较2月至6月下降了个百分点,代表市场买卖力量对比的买断卖断报价金额比缩减为,表明市场买卖力量均衡性正趋于合理化;而同期逆回购报价金额达到亿元,占买方报价金额的,较2月至6月上升个百分点,尤其8月份逆回购报价金额达到5143亿元,占当月全部买方报价8158亿元的,成为主要的买方交易方式(见图1)。

2010年,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执行和动态微调力度的加大,为票据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提供了较为均衡的市场环境,同时结合2009年“中国票据网”报价信息,可以合理推论2010年票据市场交易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票据市场买卖力量正朝着均衡方向发展;二是回购式买入票据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宽裕资金的消化和创收方式,其占交易总量的比率将有所上升。

(三)票据市场利率将有所上升

2009年,票据市场利率可分为低位区间徘徊和震荡回升两个阶段。上半年,从“中国票据网”报价利率变动走势看,买断、卖断、正回购和逆回购四大类票据市场交易利率呈现在低位区间(‰‰)震荡整理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微调对市场流动性收紧作用增强的影响,买断、卖断、正回购和逆回购四大类票据交易报价利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走势。11月,四大类票据交易报价年利率上涨幅度均超过了50个基点,其中,票据买断利率于11月达到‰,较年初上升了约70个基点(见图2)。

2010年,影响票据市场利率走势的因素更为复杂,但总体来看,拉动票据市场利率上行的因素占据主导,票据市场利率延续震荡上行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央行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延续执行的同时,将加大力度管理市场流动性,银行资金头寸相对2009年宽裕程度将有所下降,票据买入意愿下降;二是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逐步走向全面复苏后,我国将逐步步入“加息周期”,年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或将成为现实将推动各类利率上升;三是公开市场操作仍是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主要方式。为满足加大货币政策微调的需要,2010年央行票据到期和滚动发行量将明显高于2009年,央行须提高央票发行利率才能循环发行央行票据,这必将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在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并传导至票据市场。

(四)电子商业汇票的创新效应将在市场得到初步显现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开创了电子票据交易时代。2010年是我国买入电子票据时代的首年,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系统的创新特点必将引起票据市场主体的重视,从而产生较为初步的创新效应:

一是电子票据市场交易主体将有效拓展。首先,各家金融机构会认识到电子汇票系统的对票据市场的革新意义,从而主动融入电子票据时代,上线应用该系统的金融机构总数将会明显增加;其次,部分条件合适的企业也将会考虑采用电子票据以获得较纸质票据期限更长的流动资金,同时降低交易风险和提高交易效率。

二是据市场交易的深度和广度将得到有效拓展。首先,银行为满足流动性管理,企业为获得期限较长的流动资金,会尝试使用期限在6个月-12个月的电子票据作为交易工具;其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使用电子票据的企业信用进行连续记录将促进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最后,电子票据交易效率优势和安全性更强优势将提升电子票据交易方式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