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内导游词 第1篇
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最美洞穴、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的芙蓉江畔,距武隆县城20公里。全长2700米,芙蓉洞以竖井众多、洞穴沉积物类型齐全、形态完美、质地纯净著称,其竖井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最大竖井群。洞内各种次生化学沉积物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钟乳石类所有沉积类型,达70多种,中国洞穴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评价说“芙蓉洞是一座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一座内容丰实的洞穴科学博物馆”,游客称其为“天下第一洞”。该景区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洞穴。2007年6月27日芙蓉洞与天生三桥、后坪箐口天坑景区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和重庆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中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唯一的洞穴。
芙蓉洞中生长的植物只有蕨类和苔藓类,目前在龙宫里发现了11种,据说,这些植物的苞子孕育于恐龙同时代的亿万年前,它们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岁月。银丝玉缕景观,指的是洞壁上这种纤细如发,卷如根须的石晶花和卷曲石。芙蓉洞的石晶花颜色洁白,形态娇嫩。其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大,在全国所有洞穴中,堪称第一。珊瑚瑶池由水肿色泽浅黄的方解石晶花和乳笋构成,整个池子面积30平方米。池水中的石晶花,看上去像漂在水面上,其实它分为上下两层。不论是池水面积、深度,还是石晶花的数量及规模,珊瑚池都堪称世界之最,是芙蓉洞中的瑰宝。
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大约120多万年前),发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云质灰岩中。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度。芙蓉洞主洞全长2500米,游览道1860米,底宽12—15米以上,最宽米;洞高一般8—25米,最高米;洞底总面积37000平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整个芙蓉洞的最大静态和客容量为185000人。
芙蓉洞分三大景区,第一景区以色彩斑斓的高调为主,第二、三景区则以重科学和色调还原自然为主线。洞内比比皆是,一步一景的景观中主要解说景点30余处,其中在国内外属特级景点有10余处,尤其是宽米,高米的巨型石瀑布;面积32平方米,水深米,处在生长旺盛期的珊瑚瑶池;长120厘米,周长124厘米的“生命之源”;生长旺盛的石花之王;世界绝无仅有的犬牙晶花石五绝,是世界洞穴景观的稀世珍品。
重庆市内导游词 第2篇
铜鼓滩位于万盛城区以西40千米外川黔两省间的早渡河,河水湍急,滩多浪高,峡谷幽深,成为川黔第一漂。东起长塘口,由东向西漂至铜鼓滩,漂程公里。当你乘坐橡皮船漂流在这里时,要漂过29个滩,沿途风光旖旎,峡谷幽深,峭壁如画,绿树满山,飞瀑临空,橡皮船时而在急流浪尖上惊险而下,时而缓缓漂流在平水如镜的河段上,情趣无穷。
铜鼓滩峡谷位于万盛区与贵州省桐梓县交界的坡渡河(羊磴河)上,距万盛城区48公里,东起贵州省桐梓县长塘口,西至万盛区关坝镇铜鼓滩,全程公里;铜鼓滩因其水质好、景色秀、漂流条件绝佳,被誉为“渝黔第一漂”。
铜鼓滩漂流河段总落差43米,有险滩29个,落差最大的滩高达6米,沿途有“一瀑、二岛、三峡、四洞、十滩”等景致。羊跳峡、铜佛峡、马蹄峡三峡峭壁如画,风景引人入胜,附近还有关坝石虎头、高坎子汉代僚人崖墓群等古迹。铜鼓滩同峡谷漂流惊险、刺激、浪漫,游人在与浪花共舞中,充分体验山水之乐趣、自然之真谛。
铜鼓滩,象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万盛区与贵州桐梓县交界的坡渡河上,全程公里,漂流全程所需时间个小时左右。这里远离闹市区,沿途风光旎旎。泛舟铜鼓滩,但见两岸青山吐翠,自然清幽的山光水色使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在起漂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10余米飞坠入谷的珍珠飞瀑,飞腾的水雾一片接一片,一层接着一层,随风飘散,在阳光洒下七彩斑斓,形成“碧潭紫烟”“彩云吐雾”奇观。铜鼓滩之美还在于水的清纯莹然,这里的水可全是山间清泉。放漂铜鼓滩,可见脚下碧波荡漾的水面发出刺绿的蓝,水流时急时缓,头上浮云悠悠随飘散,抬头望去,时见飞鸟掠过水面。饱览此景,使人如处诗画之中。
重庆市内导游词 第3篇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
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
这两大公所*有看头的就是它的戏楼。会馆是因为有了戏楼,才有了纷纭的精彩。要解读湖广会馆的精致,自然也离不开戏楼。齐安公所的戏楼有所改进,进深更大,专供贵宾的看厅在戏楼的对面而不是两厢;乐楼比禹王宫的大得多,额枋雕刻的内容以从鬼怪故事变为二十四孝图、《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鱼樵图》等,每个故事旁边都刻有寓意福气的蝙蝠、花草、瑞兽等。而广东公所的戏楼是四座戏楼中保存*好,*气派精致的。重庆戏曲在这一时期也是发展较快的。无论官商公子、富家小姐,还是袍哥大爷、青楼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时,看客暴满,人声鼎沸。这一时期也是京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与川剧发展结合比较快的一个时期。重庆的戏曲得到很大发展。
重庆市内导游词 第4篇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之北而得名,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以北山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城龙岗镇北公里,海拔米。北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公顷。北山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1~100号为南段,101~290号为北段)。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_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_胁侍观音、地藏居多。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第5号毗沙门天王龛、第9号千手观音龛、第10号_佛龛、第51号三世佛龛、第52号_龛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_西方三圣_、_三品九生_、_未生怨_、_十六观_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公元10世纪中叶的五代造像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造像题材有18种,出现了药师经变、陀罗尼经幢等新内容。其艺术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的佛、菩萨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等,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
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_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_。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1142~1146年间的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刻划反映其内心之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其身份的高贵。以线造型,线面并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璎珞蔽体,飘带满身,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quot;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_。其它如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113号和第133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77号泗洲大圣龛、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窟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珍品。这些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饰物等,皆耐人寻味;组合变化丰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观,出人意料的意境层出不穷。
北山摩崖造像中,现存碑碣7通。其中,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史家们称之为_寰宇间仅此一刻_。此外,还存有题刻、诗词17件,造像记77件。对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石窟断代分期、历史人物等的